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之二“爱与死亡——读《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走进一场输掉的战争”于线上顺利举行
(特约记者/郭步云)2020年4月19日晚19:30,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之二“爱与死亡——读《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走进一场输掉的战争”于线上顺利举行。
本次导读的书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导读人为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所王玉珠博士。本次讲座由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丛凤玲副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分党委书记李国强教授、科研副院长张磊教授担任点评人。共有数十名校内外师生齐聚网络直播间,参与此次讲座。
在《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一书中,阿列克谢耶维奇以灾难中的幸存者和相关人员访谈录的形式,还原了1986年核爆炸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讲座一开始,丛凤玲所长对本次导读的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及《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进行了简要介绍,尤其强调了该书对于当下“疫情”的现实意义。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靠耳朵写作、靠倾听写作的作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导读人王玉珠在导读中化身为“说书人”,从译本的选择出发,以整本书的正文结构为脉络,先后还原了书中的个别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她还佐以作家诺奖身份的争议、以及切尔诺贝利的背景资料,进而揭示了《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实则是通过多元主体“我”的多声部叙事展示了过去侵入“现在”的时间哲学、并最终回归于对“人”意义本身的探讨。
王玉珠指出,所有的讲述人把“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点二十分钟五十八秒发生的核爆”设定为现在,他们站在现时点上叙述过去。此时,过去就像历史的现在一般被重构。每个叙述主体“我”站在现时点上展开连线,使过去不断侵入现在,实现了“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阿富汗战争”和“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三种异质战争的并置叙事,控诉“核爆”比任何战争都更恐怖,进而呈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实质上是一场“输掉的战争”。
阿列克谢耶维奇通过每个“我”的多声道语言,真切而哀伤地喊出了苏联、以及后苏联时代的人们的祭祷。在该书中,小人物终于在大时代中发出声响。在貌似平静的空间内,这些边缘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也异常刺耳。这些身份相同的人在同一灾难下演绎出由多种声音刻画而成的时代悲剧。
讲座最后落脚于整本书的两个关键词:真实与情感。王玉珠认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实则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作家以非虚构文学的形式,成为追求主观主义为理念的当今世界文坛中的逆行者。她以俄罗斯古老而朴素的现实主义传统,抹平历史的褶皱,填补历史的空隙,直逼历史的真实真相以及人类的真实情感。与此同时,阿列克谢耶维奇着墨于小人物的大情感——爱情、对家园的眷恋之情以及在事故当中的勇气。作家并不是在帮助人们回忆灾难,而是让人们通过每个倾诉人的话语去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未来。这份情感指向,也是我们今日最需阅读该书的最重要原因。毕竟,精神探析比政治历史意义更靠近和深入普通民众的心灵。
随后,李国强教授与张磊教授分别对本次讲座做了点评。李国强从俄语人的角度,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对作家、作品以及白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进行了解读,同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核爆炸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最后提出反思“人类与自然”“科技与人类”等问题的倡议。
张磊首先明确了人文战“疫”系列讲座的主旨,即通过文学阅读与阐释的方式对人类灾难、疾病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的智性思考和情感启示。随后,他从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切尔诺贝利人对自身“异质”身份的思考、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的原因、灾难发生之后我们能做什么等四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聆听讲座的体会与感触。他还特别指出,在灾难发生之后,我们应该直面并书写历史,同时通过倾听和反思,行动起来,做一些实际的改变。
除了上述两位点评人,在场的张清教授、田力男教授、丛凤玲副教授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的肖庆华副教授也对导读的文本作出了精彩的回应。
作为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本次讲座继续得到校内外、院内外师生的支持与关注,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本学期,外国语学院将会继续举办以多语种为特色、以人文助学为主旨、以外语复合型学习为目标的系列活动,诚挚为校内外师生奉上人文经典的盛宴。
编辑/黄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之二“爱与死亡——读《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走进一场输掉的战争”于线上顺利举行
相关推荐
- 我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专项推免生招生宣讲会
-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开让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 党委书记胡明在法律援助立法研讨会上的致辞
- 法大学者热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
- 聆听文化经典,品味戏剧人生——第十五届外语文化节闭幕式暨外语配音决赛圆满落幕
- 我校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 张维为:从中国改革成功看中国崛起之路——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59期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82讲
-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推进视频会
- 我校与新乡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首届校友会筹备会顺利召开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卞建林教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 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荣获第四届“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
- 助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传播中国法律声音 我校召开“中国法英文视频公开课”项目研讨会
- 民商经济法学院召开基层就业座谈会
- 校长马怀德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第15次校长办公会
- “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 朱利江教授率团访问巴巴多斯
- 校长黄进67周年校庆致辞
- 统战部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赴大兴区小黑垡村“北京科技小院”开展调研活动
- “美国法学院课堂教学的特色”专题讲座成功举行
新闻公告
-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一行来校商议合作事宜 10-28
- 外国语学院组织“金秋长走健康行”活动 10-28
- 第五届“立格外语学院联盟峰会”举行 10-27
- 我校研究生骨干先锋岗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仪式举办 10-27
- 我校共建巴巴多斯孔院举办诗歌主题文化俱乐部活动 10-27
高考招生
-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国防定向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