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六届(2019)年会举行
(通讯员 曾紫涵 李丽萍 娜日莎 摄影 郑宏民 曾紫涵)12月15日,以“共产党·新中国·党报”为主题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六届(2019)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本届年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协办。中国记协、中国报协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社、北京日报社等22家媒体的领导、专家和编辑记者,中国传媒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14所高校的师生共计百余人与会。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六届年会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河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立海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曹培鑫、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颜士义先后主持全体会。
全体会主持人曹培鑫(左)、颜士义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星,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杂志总编辑杨明森,天津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刘卫东,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红在全体会上发表演讲;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执行总编辑张维燕、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梁凤鸣对演讲作点评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国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人民日报社《中国汽车报》总编辑桂俊松,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任金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隋岩等出席会议。
围绕年会主题,与会人员解读了共产党、新中国、党报三者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报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报等主流媒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报道的创新实践;探讨了在先进传播技术驱动的媒介变革背景下,党报如何不忘初心、创新发展,更好履行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就党报未来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姜绪范副书记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在致辞中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史诗般的伟大进步。历史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党报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宣传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书写着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姜绪范副书记说,最近国家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对我校发展提出了“头脑要灵、眼睛要亮、骨架要壮、基础要厚、生态要好、技术要优”六个方面要求,希望我校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化需求、能够应对复杂舆论环境的传媒人才。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举办的论坛年会,紧贴时代脉搏,契合学校发展方向,践行了我校“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党报中心“学习党报、研究党报、服务党报”的宗旨。衷心希望论坛越办越好!
杨立海副书记致辞
河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立海在致辞中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充分发挥了思想舆论主阵地、新闻传播主渠道和新闻舆论战线排头兵的独特作用。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对党的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责任、新使命,也是对党报研究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张建星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原副社长张建星认为,当前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于报业而言,前面横亘着三座大山——融合高山、市场冰山、转型火山。要破解报业困境,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共同愿景,在“三个度”上做足文章。一是坚持政治首位度。媒体融合发展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但方向不能改变、阵地不能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媒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管建同步、管建并举,筑牢社会舆情“防护林”。二是坚持技术优先度。报纸标配新媒体是基本打法,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三大技术是创新打法,要两种打法结合,不断增强用户连接。根据“读报”向“读屏”转场阅读的特点,但凡出击新闻,必须是全媒体采集、全流程把控、全平台分发,进而做到全覆盖、真覆盖。三是坚持布局引领度。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算法、VR、5G等新技术呼啸而至,融媒体渗透率、流量红利都已见顶。未来必须面向智媒体布局,智媒体是以新技术为基础,万物智联、万物皆媒,机器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完成内容生产、分发、交互、消费,并实现人机合一的媒体形态。
杨明森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杂志总编辑杨明森说,专业报作为党报的延伸和补充,承担着在全系统范围内传达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主张、党组声音的重要职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30年来,专业报和党报的基本格局一直没有变,特别是专业报,30年前是100多家,现在还是100多家。与都市报完全不同,专业报的收入从来没有依赖过都市类广告,互联网对专业报的广告几乎没有构成任何威胁。专业报承担的是历史性的政治使命,而这个使命仍没有完成,所以专业报不会消失。但是,不会消失,不等于没有生存危机,专业报正面临着三重大考:一是政治素质大考,二是纸媒定力大考,三是执行能力大考。
刘卫东发表主题演讲
天津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刘卫东着重就共产党与新中国、党与党报的关系展开论述。他说,建党98年,新中国成立70 年,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我国各族人民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报从创办的那一天起,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印迹,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报不仅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精神纽带,是党的主要执政资源之一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工具,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今天,各级党的新闻媒体正在肩负着让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响亮”起来的时代重任,这也是当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最为紧迫的任务。
韩立新发表主题演讲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认为,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承观可以探究今天的传播和媒介。马克思看到历史传播的另一个维度,叫“传下去”。传播永远是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这样一个纵向维度。我们今天所讲的传播既是“传出去”也是“传下去”,是“传下去”和“传出去”两者的统一体。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承观来看,今天的媒介融合本质上是媒介和实践的融合,媒介已经渗透到实践之中,使大量的实践具有媒介化特征。跨时空的交往在媒介上实现的融合,使媒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媒介,而是行动的媒介,它把信息和行动高度地统一在一起。
张晓红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红以“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守正与创新”为主题发表演讲。媒体融合要取得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不可少,理念先行是关键,这就要求对为什么融合以及融合的方向等问题形成清醒认识,以高屋建瓴的视野把握媒体融合的现实动因与发展趋势。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要走得远,走得稳,“守正”应当成为融合发展的大前提。这就要求媒体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对核心业务能力的严格要求。守正是基础,是根本;创新是关键,是手段。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内容层面的融合,更是组织架构、传播流程的深层次融合,其目标是要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充裕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更离不开人才支撑。
张维燕在全体会上点评
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执行总编辑张维燕在点评时说,当下媒体融合的阵地已基本搭建完毕,如何实现影响力的变现将是下一步媒体探索的重要议题。她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两家纸媒为例,对两家媒体的先进思路进行阐发。前者秉持以主流价值打造主流算法的理念、紧跟短视频风口进行内容创新、成立“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以探索智能化转型;后者提出“数据驱动转型,智媒赋能治理”的转型思路,通过建设媒体智库为地方政府赋能,以数据库建设为智库建设提供支撑,从而培育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梁凤鸣在全体会上点评
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梁凤鸣在点评时提出,现在业界对传播效果的评估不够精准,但这种效果评估对业界而言具有现实性需求。学界的理论研究应该对业界的实践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业界的实践同时应该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当下,学界和业界存在断档现象,而填补这一断档正是新闻学术活动及其刊物出版的价值所在。
本次论坛共有40余名嘉宾作了交流发言或者提交了书面发言。
(编辑:阎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六届(2019)年会举行
相关推荐
- 人文学院举行退休教师欢送会暨新入职教师欢迎会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青春话冬奥,一起向未来”主题活动
- 共建中国传媒大学-翰里影视创作研究院合作会谈在我校举行
- 培训学院再次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 我校召开庆祝建校65周年校友代表座谈会
- 传播研究院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助力毕业生线上就业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学习活动
- “大创”项目经验分享讲座成功举办
-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彩讲坛”第四期成功举办
- 音录学子原创歌曲受到“青春北京”等媒体关注转载
- “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媒体与中国”国际高端网络论坛顺利举行
- 学校全方位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 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工党支部与传媒经济系教工党支部共同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联学共建活动
- 我校学生作品入围2021智利CHILEMONOS国际动画节
- 新闻传播学部官微推出“读书周”系列推送
- 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讲专题党课
- 我校成果转化中心赴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调研
- 人文学院举办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决赛
- 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获颁“政务微博十年”多项大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为研究生党支部讲授 “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
新闻公告
- 雄安集团公共服务公司到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调研交流 03-17
-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举办2022年春季职工培训会 03-17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崔建民局长来我校调研交流 03-16
- 宣传部党支部赴密云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03-14
- 机关党委书记张海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讲授专题党课 03-14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团队赴兴安盟科右前旗对接工作 03-14
-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推进会 03-14
- 伊丽媛献唱《人民江山》用歌声传递两会精神 03-14
- ?图书馆召开意见征集会 推进“中传学者文库”建设 03-13
高考招生
-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