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重大人】何培斌:一个偶然选择后的37年坚守
【人物简介】何培斌教授,男,1958年4月生,重庆市合川区人,1978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重庆市沙坪坝区智库工程技术专家组组长,重庆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注册建筑师。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这一年,20岁的何培斌考上了重庆建筑大学。意外的是,他被当时本没有填报的“建筑师资班”给录取了。4年后,何培斌成绩名列前茅,被直接分配留校任教。现如今61岁的何培斌,本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仍然选择坚守在重庆大学的一线教学岗位。
如果说,当时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填报志愿的偶然,那么选择留校任教37年就是他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的必然。
“千方百计”地上好课
何培斌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上好课。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既能学得轻松,又能真正学到“干货”,何培斌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备课。何培斌在带年轻教师的时候经常告诉他们,这个“备课”一共有两个“bei”。一个是“准备”,他要去准备资料,准备知识,他说,就像老话常说的“你给学生半桶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第二个是“背诵 ”,他说,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背下来,背下来才能够自如的发挥,背不下来还要时不时的翻书看PPT,这样讲课的艺术感就不强了。何培斌把教学比作是“艺术”,他说一个老师没有备好课,就像一个演员没有记熟自己的台词一样。
有的人不理解,问他,“你这同一门课都上了几十年了,还需要备课吗?”虽然说课程的体系已经很成熟了,但实际上何培斌每年的教学PPT都在不断更新。哪些东西是过时不必要的了?哪些是需要新加进来的?他总是格外注重与时俱进。
何培斌喜欢和学生沟通,喜欢学一些年轻人在用的新词热词,千方百计使自己的课堂氛围变得活泼有趣。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提起何培斌老师,都会夸一句“何老师幽默风趣。”18级的本科生李跃阳说:“他上课特别幽默风趣,说话时经常普通话中时不时冒出几句重庆话,而且还特别喜欢讲一些他生活的趣事。有一次上课他上课直接唱起了川江号子,还有一次上课他说吹个泡泡儿,插个旗旗儿,我们下面还在疑惑什么意思,他一解释才知道这是工程上的详图索引符号,其实这就是重庆工地上的方言。”
老师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学生。何培斌大大小小做过200多个项目,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他就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倾囊相授。除了教一些工地上的“行话”,何培斌最具有特色的还是他的“情景教学”。
实践教学中他让学生模拟施工图交底,他把学生分成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方,让学生们按照实际工程交底那样,先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和意见,最后设计方再来解答。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下,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学到在课堂理论上没有涉及的东西。
何培斌还特别善于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给同学们举例,使书本上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在讲楼梯构造的时候,他会把同学们带到教学楼的楼梯上现场教学;在讲立面设计的时候,他就把同学们带到宿舍一边看一边讲解……比起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更受学生欢迎。
何培斌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把课上好,不管是课堂内容,还是语言表达都是富有艺术性的。何培斌在上课时非常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还有肢体语言,他为了上好课是真的不惜“千方百计”。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何培斌有三个词要送给年轻教师,一是热爱,二是责任,三是勤奋。他认为当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就是热爱,既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也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于他来说,成为教师是一个偶然,但坚持教书育人是他热爱教师行业的必然。
80年代的时候,正赶上“下海潮”,不少何培斌的学生高薪邀请他去公司就职,但他一直没有接受。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动摇他心中的热爱,“当老师虽然清贫了一点,但是和学生待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
何培斌认为,热爱教师岗位首先是像爱孩子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就一定会把这门课上好。
爱之深,责之切。何培斌对学生的要求格外严格。他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守时——不论是平时上课还是交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时间来。这是为了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有良好的习惯。“不能因为你一个人交图晚了,耽误了工期。”
他还要求学生们要多画图,画好图。因为土木工程这个专业一定是熟能生巧的,只有多画图才能学得扎实。虽然说现在计算机绘图更加方便,但是何培斌仍然坚持让学生们手绘工图。“通过手绘来培养他们严谨、认真、仔细的工程师素质。”建筑质量不过关是会出人命的。在5·12大地震的时候,何培斌去过现场,看到满目疮痍,他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因此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
“我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我能够教会更多的学生来做这件事。”在何培斌的影响下,他的助教们也是一个赛一个的要求严格。助教王佳铖从大一觉得画图多,到大二要求学弟们把工图画错的部分重复50遍。这就是一种工程师精神的传承。
一个老师最骄傲的时候
一个老师最骄傲的时候是看到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自己带的学生无论是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有良好的发展,何培斌心里都是由衷的高兴。“我就盼着我的学生们能超过我。”
何培斌刚当老师那会儿,当初成人教育盛行,有很多学生的年纪比他还大。“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学生都说,‘虽然何老师年纪小,但是要求我们很严格。’,我很多话他们都还记得。”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组织同学聚会时,大家要请的第一个老师总是何培斌,因为他的严格要求和他的关爱学生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
当自己的学生取得成绩,甚至超过自己的时候,是何培斌作为老师最骄傲的时候。“老师就希望你这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我是很正常的。”
也许当初选择成为教师是一次偶然,但他用37年“全身心上好每一堂课”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热爱——爱专业、爱职业、更爱学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爱国情 奋斗者 重大人】何培斌:一个偶然选择后的37年坚守
相关推荐
- 大型原创京剧《天路彩虹》进重大 “零距离”感受筑路艰辛
- “停课不停教” 自动化学院大讲堂线上讲座“新姿势”
- 学校2021年青年教职工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举办弘扬劳模精神座谈会暨结业典礼
-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探寻儒家文化实践团调研曲阜师范大学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吴洁同学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黄晟副教授课题组论文被CCF-A会议AAAI2021全文录用
- 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获批第五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学校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 “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公示名单
-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开展“砥砺奋进新时代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主题活动
- 【爱国情 奋斗者 重大人】何平 严程:把爱带到加勒比海
- 心理中心举办第一阶段家庭治疗初级培训
- 上好一堂课,精读一本书——图书馆第三支部特色组织生活
- 重庆市智慧医疗保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 重庆大学举办首届科研诚信国际学术报告会
- 自动化学院举办中德合作项目学术研讨会
- 自动化学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布置现阶段党务工作
- 舒立春书记、张宗益校长壬寅年春节致辞
- 节能办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 【讲座直击】场景:城市空间的美学品质
- 计算机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新闻公告
- 党旗飘扬 书写重大战“疫”新答卷 03-16
- 自动化学院感知控制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03-15
- 经管学子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03-15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来校交流座谈 03-15
- 保卫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进社区”活动 03-14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03-14
高考招生
- 重庆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重庆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重庆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