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孙士聪教授为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作报告

2019-11-05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10月31日晚,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在综合楼1203教室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士聪以“大学登堂:专业与学习”为主题作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由良乡校区基础学部教学副主任田至美主持,教学办公室兰侨成及200余名大一同学到场聆听。

  孙士聪教授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大学时的讲话引出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新时代,强调当代大学生是“生逢其时,责任重大”,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借此,孙世聪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何谓大学。他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大学之道,正如《礼记》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孙士聪指出,大学的教育是一种人类的文明,是一种知识的传承传递,大学要培养对真理的追求,大学可以使我们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和观念。

  接下来,孙士聪通过介绍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早期、12世纪的知识分类和当今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四大学科群,引出第二个问题:何谓大学里的专业。孙士聪首先阐释了学科与专业的概念。学科一般是一种知识或学术体系,而专业注重人才培养。随后他展示了大学的学习结构,其中包括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四个方面。对于课程体系,包括两类:一类是课堂学习,另一类是课外的实践。孙世聪教授指出,大学要明确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要满足毕业要求,就要落实在每一门课,每一个课外活动,这其中包括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网络课堂和所有的实践。孙世聪借《阅微草堂笔记》指出,接受现代大学教育,同学们的努力、阅读、思考等一切都会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气质。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他强调学生在大学应该独立地思考,批判地学习,学会对自己负责。

  最后,孙士聪总结了一些宝贵的大学阶段学习的经验,他指出:学习方法很重要,要有效地利用课堂,学会做笔记;进行有效的阅读与实验,多与任课老师沟通;学会管理时间,丰富课外生活;健康生活,与人交往。他以《百年孤独》的开篇作结,希望同学们多年后回想大学生活时能感到自豪,让大学的开端成为生命中最宝贵、最值得回忆的事情。

  讲座结束后,田至美总结道,这次讲座很有意义,尤其是对于在座的入学刚刚两个月的大学生,对讲座内容应当更有体会。他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和领会孙士聪教授的经验,独立思考、批判地学习,用勇气与兴趣去面对大学阶段的机遇和挑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孙士聪教授为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作报告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