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维利里奥:理论、艺术与技术”学术讲座带给我们的新视角

2019-11-05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瑞安·毕肖普教授(Ryan Bishop)于10月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做了一场题为“维利里奥:理论、艺术与技术”的学术报告,会场座无虚席,充分体现出师生们对跨学科题目所抱有的热切期待。

  法国理论家保尔·维利里奥的影响来自他从艺术到建筑到电影、媒介研究还有批评技术研究与都市主义的跨学科研究。他的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速度,或者说加速,以此透视后数字时代光速的媒介传播对时间与空间所带来的影响。

  毕肖普教授介绍了维利里奥的后数字时代的光速度理论,具体是“竞速学”,揭示其对技术、军事、政治、哲学、美学方面的认知所带来的改变,它涉及新的人类感知与主体,对技术、媒介学、视觉文化与存在哲学等知识领域凸显出新的维度。

  对于媒介,他不是从娱乐、消费与受众方面入手,而是以武器化、军事娱乐复合体的操演意象为目标,因而日常生活都在军事的观照之下。他将麦克卢汉式的感官感知转换为了一种加速感知,形成了他自己的媒介认知。对于视觉文化,他添加了“直接的感知伦理”的维度。不同于已有的心理的、性别的、电影电视或游戏的研究,他的视觉文化,结合了前卫审美与复合的技术文化理论传统,特别连接到了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传统,也与鲍德里亚、德里达的理论形成交合。他特别强调战争与运动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因为视觉领域总是联系着运动、技术与军事化的交错,战争及其动态,成为对视觉文化重要的塑造力量,所以,艺术、技术、战争、政治就成为了交汇的领域,电影也成为与此相关的领域。对于技术,维利里奥着眼于军事技术,军事是最领先的技术领域,技术视角下一切目标军事化以及技术视角下一切被作为事故看待,将军事技术作为文化塑造力,他的这一见解对文化塑造力的认知有所拓展。光速度带来了虚拟空间,这对存在哲学的“此在”形成消解。速度改变了时间与空间,是维利里奥最重要的观点,而且他认为是负面地更改了时空,使“消失”成为存在的最重要的维度。“消失”的视域,确实推进了我们对技术文化的新的认识。

  毕肖普教授的讲座还涉及都市空间主义等,内容丰富,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窗口,带来新的视角。本次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易晓明教授主持,由崔洁莹博士担任翻译。讲座的交叉学科话题较难,但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活跃,学术讲座圆满成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维利里奥:理论、艺术与技术”学术讲座带给我们的新视角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