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第七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09-27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9月21至2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来自海内外高校及科研、出版机构、文博系统的60余名专家学者,包括日本、突尼斯、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自2007年召开以来,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六届。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影响”、“移动终端环境下古籍数据库应用开发与设计”、“中医古籍、谱牒文化、古典小说等专题数据库建设”、“四库全书数据库建设”、“古籍数字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古籍数字化公共资源与知识产权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努力为中国古籍数字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首先由李小娟副校长致辞,她认为十二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在古籍数字化领域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首都师范大学拥有的由数字文献学、出土文献学、文学文献学3个二级学科方向共同支撑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近几年,学校在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招生、科研教学环境改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邀请了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先生为首都师大的特聘教授,负责文献学的学科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邱运华书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卢伟主任对首都师大电子文献研究所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的工作的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和赞赏。邱运华书记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编纂情况,该丛书按照神话、史诗、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理论等12个类别编选,以省立卷,计划出版1000卷本,并拟同步建立全文数据库,希望得到首都师范大学和与会专家的支持。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詹福瑞先生专门从外地发来了书面发言,认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雄厚,数字文献学是学科中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文献学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古籍数字化的开拓者、数字文献学学科负责人尹小林同志的带领下,首都师大在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科研手段和成果形态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一是大型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已经被全球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选用;二是约2亿字的《中华传世藏书》去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开创了古籍数据库在大规模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的一个成功案例;三是数字文献学三届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参加工作,标志着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争取把古典文献学这个学科整合成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优秀学科。鉴于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将开辟学术阵地,创办学术刊物,并将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在人文数字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先生提出,在AI时代,古籍数字化将越来越体现出专业化、精细化和规模化的特点,并期待相关院校和各专业机构共建、共享古籍大数据,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刘石教授介绍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古典文学经典文本分析与研究”课题及相关工作。该课题将整合中文、计算机、统计学三个学科的力量,围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古典诗歌分析系统构建”、“基于文献知识库的历代作家生平事迹研究”、“基于计算风格学的小说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的文本与人物研究”、“基于文本深度挖掘的文体与文论研究”五个方向开展研究。将从大数据时代的古代文学文本分析技术研究入手,利用已经成熟的统计学、计算语言学等技术方法,构建适用于文学文本研究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与算法模型。针对古代文学文本的特点,研发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分析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文本分析平台。同时,将联合中华书局创办《数字人文》期刊。

  日本广岛大学本田義央教授以及突尼斯、越南、马来西亚青年学者阿哈莱姆、易世安、刘勤分别以《谈谈日本汉译佛典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化是阿拉伯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必然手段》、《越南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和《中文书籍数字化在马来西亚的运用》为题,对本国的古籍数字化情况进行了介绍。

  此后,北京师范大学邓瑞全、首都师范大学李均洋、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中华书局刘尚慈、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凤兰、中央财经大学左汉林、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泉州师范学院杨秋生、江苏师范大学李昌集、四川外国语大学黄劲伟、中国中医科学院丁侃、中南民族大学邵大为、安阳师范学院李邦、搜韵网创办人陈逸云、书同文张轴材、安阳师范学院刘永革、金陵科技学院葛怀东、南京邮电大学顾磊等专家学者就古籍数字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意见和建议。

  闭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专家的高水平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七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