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举办“塔尔科夫斯基电影《镜子》文本细读 ——兼谈电影的研究方法”主题讲座

2020-06-27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6月24日上午,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北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教授为我校外国语学院紫竹论坛“俄罗斯文化”系列讲座带来了题为“塔尔科夫斯基电影《镜子》文本细读——兼谈电影的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该讲座借助腾讯会议的网络平台,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宗琥主持会议,二百余名师生共享视听盛宴,积极参与讲座并展开热烈讨论。

讲座伊始,张晓东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欣赏电影的理论和角度:如何从叙事学角度和非叙事学的角度“看”电影里面的“故事”;各种电影理论视角以及二战后的电影哲学等。然后,他提出,电影影像是一种借助声、光、对话、运动等要素彼此关联的建构,故事是对身体的戏剧化,身体是影像和思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拓扑学的理智空间”。张晓东指出,电影《镜子》是一个繁复的思想文本,而电影的思想文本与文学是相通的,并进行了详细的举例讲解:普希金《致恰达耶夫的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契诃夫的《第六病室》等。在讲座进行中,张晓东尽数回答了19级俄语系研究生早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带领听众读俄语诗,欣赏并解读电影片段等,可谓为全体听众带来了全方面多层次的视听文化盛宴。

张晓东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和中东欧电影,出版专著多部,文艺评论百余篇,是《俄罗斯文艺》的副主编。

王宗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我们以往只是把电影作为语言教学的手段,忽略其文化价值,如今应提高电影鉴赏力和文化多维汲取力,拓宽全面地文化思考与研究能力。电影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提倡以文化为导向的语言学习,现如今各个学科的融合不断加深,不能仅在自己专业的一隅之地深挖细究,而要综合多个专业多个领域做全方位的解读。他代表听众对张晓东教授表达了感谢,广大听众在评论区直呼过瘾,讲座在一片“云掌声”中落下帷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举办“塔尔科夫斯基电影《镜子》文本细读 ——兼谈电影的研究方法”主题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