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红医人在行动(十二)

2020-02-22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附属第一医院篇——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我们是医生,我们更是党员,面对疫情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党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坚定和无悔兑现着入党时的承诺。

 

 

党支部书记张静萍教授曾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骨干力量,经历过甲流、禽流感等多次重大疾病的救治,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次疫情中她勇挑重担,面对医院交给的全面负责留观病房和治疗病房日常工作的重担,毫不退缩,欣然领命。从受命那一刻起,在防控诊治到物资调配,数据上报到后勤保障……处处可见她的身影,坚守在疫情防控及诊治的第一线。

 

党支部组织委员郑旭婷医生主动放弃和年幼儿子守岁的计划,默默留在医院,负责起发热门诊的数据整理、病例汇总及协调工作。为了确保病例、物资等数据汇总及时、准确无误,郑旭婷不声不响地反复核对信息,每晚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春节期间一干就是七天,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白玉兰教授果断拒绝了科室同志提出的对老同志要照顾的建议,直接参与疑似病例的筛查和确诊病例的诊治工作。在增补辽宁省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的通知下达当日,白玉兰教授便主动承担起这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给年轻同志树立了榜样。

 

入党积极分子陈洋护士长连续多个日夜奔波忙碌于发热门诊,进行医用物资的清理核查和调配工作,不计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地完成着组织交给的任务。

 

入党积极分子许婧、刘冰冰两位年轻医生先后冲上第一线,参与治疗病房的值班工作。

 

护士白丽丽家中孩子尚小,却率先报名进入发热门诊工作,每日与疑似病患近距离接触。

 

还有刚刚当上外婆不久的郭丽护士,得知发热门诊需要增加人手,没有半点畏惧,主动请缨参战。

 

还有更多同志,或是请命出战,或是在积极准备时刻等待着组织召唤:他们当中有24小时待命的医院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李冬、王欣、张欣、吴慧君医生;有无私奉献、主动分担病房繁重值班任务的刘劲、李丹医生;还有团结一心、悄悄私信向护士长报名参加一线工作的全体感染科护士……

 

“共产党员就是要在最关键、最危难、最需要我们的时刻站出来!”张静萍书记坚定地说。

 

 

 

附属盛京医院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附属第四医院篇——辽宁护士真强 紧急处置获医生点赞

附属第四医院危重症护理主管护师陈娜

 

2月10日

 

夜班半夜零时接班,接班后不到5分钟,我就发现我负责护理的一名70岁的重症患者血压出现进行性下降,血氧饱和度也开始下降。我马上查看他的静脉通路情况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发现大剂量的丙泊酚静脉正在注射中,患者没有中心静脉。

 

 

回想起交班护士跟我反复说过的话:患者极其躁动,白天险些意外拔管。此刻,我马上停止镇静药物输注,加快补液速度,并通知医生到床头查看并处理。医生到来后,我简单汇报患者情况,并且把我前期处理也一并汇报,医生立刻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医生的夜班是整夜,他显然比我更了解这个患者。他说,由于特殊时期,药库没有更理想的镇静药物来用,此前患者也没有建立中心静脉,立即建立通路,完全准备好再穿刺成功还要一定时间。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不能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所以停镇静加上适当补液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医生肯定了我的前期处理,那一刻我觉得很欣慰——不只是被赞许和信任,是我的处理让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了一些。后续又补了两袋林格,看着血压一点点回升,最后终于稳定在110/65毫米汞柱左右。看到他又开始躁动不安,虽然没了镇静药物意外拔管的几率更大了,但比起严重影响生命体征,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小剂量适当镇静。这种选择需要我一刻都不能离开,寸步不离地看守着。2小时过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知道我的一点点努力都在为患者争取时间,所以我一刻也不能松懈,每一次上班前我要努力让自己休息好,接班那一刻开始我就要精力充沛,坚守岗位。我要为他们争取更多回家的希望!

 

有人说,进到重症病房来的患者很危险。今天早上醒来,我们重症群里就传来好消息,昨晚我紧急处理的那位70岁的老大爷已经成功拔出气管插管,病情平稳继续观察。另一位患者脱掉呼吸机并成功拔管,今天就回普通病房了。她是我护理了三个班次的患者,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多么令人激动!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红医人在行动(十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