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尚红教授主持的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立项课题“艾滋病生物标志物和疫情预警预测模型研究”顺利启动
1月26日,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尚红教授主持的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生物标志物和疫情预警预测模型研究”课题启动会在沈阳召开。该课题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16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担,课题经费6674.32万元。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刘登峰监察专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王学来副厅长、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闻德亮教授、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学校和医院有关领导、各课题任务负责人、特邀专家及研究骨干共计70余人出席了启动会。
会议在校长闻德亮教授的讲话中拉开帷幕。闻校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的红色历史以及尚红教授课题组取得的系列成果,对课题组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并表示校方将对课题的开展和实施提供鼎力支持。
尚红教授向与会领导及专家汇报了“十一五”及“十二五”的课题研究成果:发现我国男同HIV疫情变化特征,提出“血站核酸筛查”新策略,转化为国家政策,使我国血液安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发现我国大中城市男同人群三支主要流行毒株的起源及传播路线,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2个新型重组病毒,成为我国疫情监测的新靶标;首次发现早期预测HIV快速进展的miRNA标志物,早期预测疾病进程的效率达到94%。尚红教授还同时对课题组“十三五”研究计划及“十四五”研究愿景做了详细阐述。
王学来副厅长发表讲话。首先向中国医科大学及课题组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国家卫计委及在座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辽宁省科技厅对卫生和健康重大专项非常支持,从课题准备立项、立项中及立项后科研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他希望课题组的16家单位密切协作,按照国家重大专项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管理,不断破解艾滋病防治难题,不断研发更具创新的成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
刘登峰专员发表讲话。刘专员向课题组表示祝贺,对课题组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艾滋病监测、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政府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了科学数据,为我国艾滋病“降两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重大专项课题是科技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而课题启动会也是动员会,将对课题沟通、协调、交流和实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刘专员重点强调了三点:一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降“三病两率”提供科技支撑。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成果要及时发现、总结并推广应用,为降“三病两率”起到引领作用;二是正视问题,攻坚克难,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自主创新。“三病”的防诊治方面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聚焦攻关,争取有重大突破。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专项的实施;三是加强管理,为接续打好基础。落实好课题管理的各项要求,包括经费管理、伦理、科研诚信等各方面。防治工作的战线及人才培养的接续也非常重要。最后,相信课题一定会取得成功,并表示,国家卫计委重大专项办公室与各位专家“永远在一起”。
课题负责人尚红教授做总结发言。感谢卫生计生委科教司、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学校和医院领导对课题组的肯定;表示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向课题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组织好、贯彻好,我们也有信心把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课题组不仅要在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还要做好成果转化应用。她强调,我们这个团队因艾滋病防治工作结缘,从“十一五”开始就走到一起,凝聚在一起,相信只要发挥我们课题组的奉献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精神,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课题各项任务,真正实现我们艾滋病防治的目标。
当日下午召开的“艾滋病生物标志物和疫情预警预测模型研究”课题实施讨论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及中科院等著名科研院所的教授跟与会代表分享了艾滋病研究暴露前预防用药、急性期治疗、抗体研究及免疫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子课题及各任务分别介绍了“十三五”前期基础、实施计划以及挑战。与会代表就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十三五”期间课题组将聚焦于适合中国的HIV感染暴露前预防用药、急性期/早期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策略,获得疾病转归相关的创新标志物,建立完善的艾滋病疫情评估与预警体系,为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重要数据及科技支撑。
信息来源:第一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尚红教授主持的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立项课题“艾滋病生物标志物和疫情预警预测模型研究”顺利启动
相关推荐
- 开启医学教育联盟 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在沈阳成立
- 我校举行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
- 学校召开课程建设推进工作会议
- 我校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进展汇报会
-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做新时代红医传人——记临床三系主题升旗仪式
- 中国共产党中国医科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
- 娄岩教授荣获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教育创新一等奖
- 我校学生在省国防演讲比赛中获得佳绩
- 学校召开“反诈人民战争”工作推进会
- 我校开展2019年机关青年干部培训
- 刘莹副校长会见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马越红副院长一行
- 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活动的通知
- 学校召开学生校长助理工作汇报会
- 中国医科大学九名职工荣获2020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
- 关于组织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的通知
- 学校东门设置音箱播放疫情防控知识
- 关于转发《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关于申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的通知
- 我校召开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 沈阳市和中国医科大学市校合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 中国医科大学与巴基斯坦爱德华国王医科大学分享抗疫工作经验
新闻公告
- 学校首日全面线上授课顺利开展 03-15
- 党委书记宫福清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3-15
-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03-15
- 抗疫安心 | 面对反复的疫情,心理中心与你相伴! 03-15
- 致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03-15
高考招生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