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接力成功救治沙门氏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

2018-01-1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近日,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辛世杰和张健教授团队,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冒着极高的风险,急诊进行腹主动脉瘤切除、Y型人工血管移植手术,全力奋战10小时,成功救治沙门氏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王先生。


王先生平安度过了高难度的手术关,但因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感染严重,术后出现了感染性休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截瘫等严重并发症,转入ICU继续治疗。在ICU的持续救治、精心护理下,王先生从昏迷中渐渐清醒,病情趋于稳定。然而,还没来得及高兴,王先生就不得不去面对双下肢截瘫、尿便障碍的严重后果。


手术1个半月后,患者转入康复科一病区进行治疗,刚开始康复训练的王先生精神萎靡、体质虚弱,双下肢基本不能活动,完全不能翻身、坐起。双下肢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双侧腓总神经完全性损害、双侧胫神经完全性损害。并且,王先生因为刚经历了重大手术、重症感染,一直处于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状态,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反复感冒、发热、泌尿系统感染,根本无法脱离抗感染药物。


康复科综合采取多种治疗措施,在全面增强患者体质的同时,积极治疗多种并发症,促进尿便功能、双下肢功能尽快恢复。在转入康复科后第21天,患者即恢复自主排尿,第23天即可独自坐轮椅活动,第27天停用所有抗生素,此后患者体质明显增强,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未再出现感染表现。2个月后,王先生已能够独自站立,再次复查双下肢肌电图结果示:双侧腓总神经部分损害、双侧胫神经部分损害。


 


目前,经过了7个月的康复治疗,王先生已可以在助行器辅助下步行了。


“沙门氏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临床上少见的危重病例,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就诊并手术,随时可能猝死,全国也仅有几家大型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在紧急关头表现出色,抢救了王先生的生命。之后,多个学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恢复了王先生的身体功能。康复科马跃文主任分析了造成多种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总体康复的进程,充满信心地表示,患者继续坚持一段康复训练,恢复独立自由的行走、肌电图检查正常是完全可能的。


信息来源:第一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接力成功救治沙门氏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