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再续华章——闻德亮校长在庆祝中国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承百年辉煌伟业,绽九秩红医芳华!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医科大学九十华诞。刚才,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对中国医科大学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我校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给予了我们无比强大的发展动力。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院校。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同志为我校制定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1940年,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我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于民族危难之际,肩负着党赋予的培养红色医生、为红军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重大使命和光荣任务,被誉为“红医摇篮”。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校跟随中央红军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伟大壮举——长征,在长征路上师生救护伤员、坚持办学,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我校随中央红军抵达革命圣地延安,解放战争初期挺进东北兴山,东北全境解放时进驻沈阳。可以说,中国医科大学的办学史,是党领导下的军事医学发展史,也是党领导下的医学教育发展史。我校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红色医生,与革命战士们一起浴血奋战、顽强奋斗,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驻沈阳后,中国医科大学接收了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的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合并了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的原私立辽宁医学院。至此,我校开启了医学教育的新篇章。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根植深厚的红色血脉深深地滋养着中国医科大学,凝练形成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红医精神。我校秉承红医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90年来,我们坚持政治坚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培养了大批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医学人才。听党话、跟党走,忠诚于党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坚定政治品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校从辗转办学到双校区运行;从第一期毕业19人到如今每年毕业4000余人;从建校之初的“卫生小学”到新时代的医科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人、塑造人,开创了红医文化育人体系,将红医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了30余万名政治坚定的红医人,“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吴天一正是红医人的杰出典范。
90年来,我们坚持技术优良,着重厚基础、精医术,以“建设新医学”为己任,推动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我校始终坚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学人才,强化“三基三严”,培养了以19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外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坚持建设一流医学教育,以医学教育研究为先导,提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牵头建设国家级医学教育题库,构建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金奖,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促进了我国医学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我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建设了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80余个国家、部委省级科技平台,获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承担了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40余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履行了“建设新医学”的责任和担当,为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90年来,我们坚持救死扶伤,崇尚明医德、铸仁心,践行医师职业精神,成为了人民生命健康的忠诚卫士。一代代红医人始终“站在卫生工作的最前线”,作为“新中国救护的先锋”,时刻牢记毛泽东同志为我校第十四期毕业生题写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伟大题词,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感天动地的力量,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疫情防控、抗震救灾、支边援外等救护中,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
红医人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不负重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红医人主动请缨,有106批768人次医护人员驰援11省27城,红医校友更是遍布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共同筑起坚强堡垒,诠释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2019年,我校牵头33所院校发起成立红医联盟,传承弘扬红医精神,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民生命健康的忠诚卫士接续奋斗。
90年来,我们坚持生命至上,牢记为了谁、依靠谁,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促进了卫生健康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全国率先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和医院改革十大举措,成为卫生健康行业争相学习的典范。
我校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不懈努力。大批红医人扎根辽宁,成为地方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我校加速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立医疗集团,建立覆盖辽宁全域、辐射中国北方地区10省31城的医联体;主动托管延安市人民医院、组团援助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推动两所医院晋级“三甲”,提升当地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健康辽宁、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九十载峥嵘岁月,我们将永远铭记,党中央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关注我校发展,给予亲切关怀;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重视我校建设,给予关心指导;辽宁省、沈阳市始终对我校厚爱有加,给予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社会各界、兄弟院校对我校热心关切,给予大力帮助;红医校友心系母校,共同参与、助力母校发展。我们将永远铭记,红医前辈呕心沥血、开疆拓土,师生员工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关爱者、建设者、奋进者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九秩芳华,初心如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国医科大学将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使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进步。我们相信,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红医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中国医科大学办得越来越好,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让我们医心向党,再续华章!
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医心向党 再续华章——闻德亮校长在庆祝中国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相关推荐
- 公共卫生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宣传作品系列展(十二)
- 我校参加教育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二次调度视频会议
- 学校召开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中国医科大学专家组见面会
- 学校开展期末考试管理干部线上巡考工作
- 党委副书记、校长闻德亮召开学生代表答疑座谈会
- 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部分教职工返校复工安全有序
- 市外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领导到我校第二临床学院商议工作
- 关于申报2021-2022年度瑞士互换奖学金项目的通知
- 我校在2020年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中再创佳绩
- 学校召开新校园建设工程收尾工作推进会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二十五)
- 党委书记朱京海参加公共卫生学院全体党员大会
- 省委第十巡回指导组莅临学校督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 我校女子足球队在2021年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荣获校园女子组冠军
- 我校召开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会
- 学校召开第四批“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欢送会
- 我校举办专职辅导员暑期专题培训
- 我校传达落实全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 《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 山高海阔 此时你们是我们最大的牵挂
新闻公告
- 学校首日全面线上授课顺利开展 03-15
- 党委书记宫福清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3-15
-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03-15
- 抗疫安心 | 面对反复的疫情,心理中心与你相伴! 03-15
- 致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03-15
高考招生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