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基础医学院组胚实习课走进生命科学馆

2021-04-21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为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引领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4月19日, 学校105期05班、07班和23班的71名同学在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郑玮老师的指导下,在生命科学馆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胚胎学实习。实习分为自主学习、胚胎模型制作和实习效果检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的实习内容对应理论知识,分为四个模块:胚层的形成、颜面的发生、消化系统的发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生命科学馆不仅有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还拥有很多塑化大体标本,是一座人体结构的博物馆。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好像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利用课件、教学视频、交互软件、胚胎模型和畸形标本分小组讨论、互相讲解。通过热烈的交流与探论,课本上难以理解的发育过程变得清楚又直观,胚胎学深奥和抽象的知识越来越具体,条理越来越清晰。同学纷纷表示有如醍醐灌顶,无不被这种身临其境的浸入式教学方式所折服。


知识梳理结束后就到了第二部分,即胚胎模型制作。这也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一拿到郑玮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超轻黏土,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女同学灵巧,男同学也不示弱,书签、耳机线、水性笔都变成了“雕刻工具”,大家用尽一切努力让模型更加逼真。在这个亲手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不知不觉又重温了一次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感受生命发生的无限神奇与魅力。


第三部分为总结环节。郑玮老师请大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回答四大模块的相关知识,又通过几十道选择题对每个小组的实习效果进行了验收。


在生命科学馆上的这次胚胎课就像理论照进现实的一束光,帮助同学们充分理解和消化深奥的胚胎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生命科学馆的学习之旅让每名同学都收获满满,并且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图1. 正常胚胎发育过程标本区


图2.四个模块实习区域

图3.同学们自主学习

图4.同学们动手制作黏土胚胎模型

图5.实习成果总结和检验


信息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基础医学院组胚实习课走进生命科学馆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