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一百)
附属第一医院篇:风雨无阻,永远向前
——赵鑫抗疫事迹
赵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护士长。作为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她临危受命,仅仅用3个小时完成了出发准备,告别了刚刚完成心脏支架手术的母亲,即将迎来中考的孩子……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在武汉新冠疫情防控紧急之际,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一名最美的逆行者。
由于深受院领导及队友们的信任,她进入救援队指挥部工作,并经队内党员同志选举担任救援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在队内除了负责领导护理团队,同时还要承担队内物资供应发放分配及协助感控负责同志完成生活基地消杀防控,做好大本营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赵鑫还非常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她在每天的日常查房中会特别关注病人的身心状态,她还充分利用病友微信群,广泛收集工作意见,为病人排忧解难,迅速获得了病人的信任,形成了护患相互扶持,相亲相爱的友好氛围。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长期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及学习经历使赵鑫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了应对方舱医院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她同地方医院护理团队密切协作,完成了病人心跳呼吸骤停、输液反应、医务人员污染区晕厥、针刺伤职业暴露以及舱区意外断电、停水等十几项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并在市区政府及消防部队的指挥下,组织病区医护人员及轻症病人顺利完成了消防演练,将病区的消防隐患降至最低。
针对方舱医院患者基本都是轻症,舱内活动枯燥等情况,赵鑫与湖北中医院的老师共同探讨,开创了中医外治的“宣肺通络操”,通过经络的拍打和穴位的按揉来缓解胸闷和咳嗽的症状,其优点是简单易学。而对于接受能力强,身体素质较好的病友,赵鑫在辽宁队呼吸科侯刚教授的指导下,借助视频教学指导病人开展“肺康复操”练习,为病友提供有针对性的更贴合自身情况的身体康复训练,迅速受到病友们的欢迎,纷纷从床上站起来加入。短短的二十几天,赵鑫及她所在的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就获得了病人的充分认可。在武汉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武昌方舱医院指挥部决定将B区病人转至条件较好的其它病区,可病友们却在第一时间就找到赵鑫,表示不愿搬离,不愿辽宁队分离,赵鑫的手机在1小时内就接到了151人签名的请愿书。病友与辽宁医护人员结下深厚情谊的的这段佳话快速的得到了传播,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热门媒体都进行报道,获得了网友数万条跟帖好评。
病人的充分肯定及好评是对赵鑫及其带领的护理团队最好的褒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护理工作者,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忘从事护理事业的初心,不忘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员的使命,以守护病人健康为己任,风雨无阻,永远向前。
附属盛京医院篇:将心比心 待患者如亲人
——夏梦岩抗疫事迹
夏梦岩,201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工作10年。从一名实习护士一路走来,在单位领导、同事的帮助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工作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患者热情、耐心。在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她第一个报名,在接到去襄阳驰援的通知后,她激动的彻夜未眠。2月12日,踏上前往襄阳的飞机,到达目的地后,开始紧张而有序的防护培训工作,熟悉工作环境、打扫病区、转运患者,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在工作中发现,有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士协助吃饭。有一位78岁的老爷爷,每次进去巡视病房,都发现他的饭菜原封不动的放在床头桌上,夏梦岩主动询问患者为什么不吃饭,爷爷说:“我自己不能活动,吃完饭就要排便,怕给你们添麻烦,我就不吃饭了”,爷爷那朴实的话语和眼神把她感动哭了,她哽咽着说:“爷爷,我们不怕麻烦,以后我喂您吃饭”。爷爷边吃边说:“你们真是好人啊”。
她上班的时候,除了常规处置工作外,她会帮患者打水,协助不能自理的患者吃饭、上厕所,为患者擦脸,她总是会主动询问患者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因为很多患者为了不麻烦我们,即使有困难也不说。每次患者出院,她比患者还要高兴,她说这就是她此行的目的。
她无论是在科室工作还是在疫区工作,都会认真负责的对待患者,她总说“将心比心,不求感动谁,只要问心无愧就好”。参加工作的10年来,夏梦岩在护理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往前走,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燃烧青春之火,是她一生追求的梦想。
在一批又一批报名驰援湖北的队伍中,看着那么多党员起着模范带头作用,那红灿灿的党徽深深的吸引着她,她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离党员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但她决定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要进一步提高思想高度和心灵境界。
附属第四医院篇:不畏艰险 义无反顾
——孙德日抗疫事迹
2020年春节,孙德日正沉浸在合家团聚的时候,突然接到单位紧急通知,立刻改签了火车票,中断休息,返回单位,并报名了院里的志愿者和预备队,加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队伍中。
2月14日,在队伍集结前一个小时,突然接到通知,都来不及与家人好好告别,就和28名队员冒着风雪出发来到襄阳。 2月15日,他们又赶到枣阳,成立辽宁援枣阳医疗队。
在队中,孙德日担任副队长,感染防控小组组长。感染防控要求有很多,从大到病房的“三区两通道”改造、酒店房间内的分区,小到进一次病区要洗多少次手,更换多少次鞋和衣服,可谓要求无时无处不在。感染防控小组都要做好培训,保护大家的安全。
接管病区后,感染防控小组每天要监督队员穿戴防护用品,因为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靴套品牌和款式多样,执行的标准不一,感染防控小组需要确保队员进入病区穿戴的物品符合感染防控要求。同时,穿戴要达到标准要求:为避免出现遗漏,每名队员穿戴防护用品都有人监督,队员结束工作要离开病区时,感染防控小组在监视器下监控队员摘脱防护用品过程,出病区后当面点评。保证每名队员进入病区时从头到脚都有严密的防护;离开病区时从外到内都有彻底的清洁、消毒。
在保护队员和病人的同时,感染防控小组也为枣阳市中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做了培训。在枣阳市卫健委邀请下给予基层乡镇卫生院指导;在中医院的邀请下,参与了新病房楼感染控制设计的工作。另外,感染防控小组还积极与枣阳消防大队联合到枣阳三杰麦面有限公司开展复工复产培训工作。
在繁忙的工作中,孙德日的肩伤复发,每次穿脱防护服都要小心翼翼,既要避免污染,也要避免诱发伤痛。但是为了做好队员们的防护,为了确保病区安全,他还是坚持进病区工作。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医疗队全体队员平安凯旋。回顾这段时光,他说:能有一个机会代表辽宁为枣阳地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倍感荣幸。感谢这一个多月来家乡人民和襄阳、枣阳人民的关爱,也要感谢队友们的互相帮助,更要感谢单位领导、同事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附属第一医院
附属盛京医院
附属第四医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一百)
相关推荐
- 副校长王平率队赴新疆塔城商谈康养规划
- 中国医科大学羽毛球协会换届仪式暨2018中国医科大学职工羽毛球比赛圆满结束
- 关于组织全校师生收看“雷锋精神我传承 青春闪耀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和报告会的通知
- 学校召开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五次全体会议
- 关于开展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2021-2035年)和“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 学校举办优秀校友创新创业教育讲座
- 校长闻德亮教授当选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 关于举行纪念建校89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
- 学校召开2020年暑期安全工作会议
- 爱婴医院国家级复核专家组到附属盛京医院督导检查
- CMUTV | 一周要闻
- 学校召开全校干部大会:传达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同志视察我校时的讲话精神
- 关于拟推荐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1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LH)国际学生管理人员”的公示
- 党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人士参观《大道同行—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重要史事回顾展》
- 关于转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的通知
- 歌声里的党史故事第八集:红色经典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 学校召开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 关于开展2020年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 辽宁省健康医疗产业校企联盟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在我校召开
- CMUTV | 一周要闻
新闻公告
- 学校首日全面线上授课顺利开展 03-15
- 党委书记宫福清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3-15
-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03-15
- 抗疫安心 | 面对反复的疫情,心理中心与你相伴! 03-15
- 致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03-15
高考招生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