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九十二)
附属第一医院篇:驰援武汉,奶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王鑫事迹
王鑫,1992年生,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护师。工作中,积极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稳步进行。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投入到本职岗位中。在祖国危难之际,他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成为辽宁省重症医疗队中的一员。平时沉默寡言的他,关键时刻却显示出博爱和担当!
他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他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的护理骨干、全国神经科专科护士、医院应急队队员。2020年2月1日,主动请缨加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驰援湖北武汉重症医疗队。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发支援武汉,工作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房,看护重症病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以坚定信念向党组织靠拢,表达战胜疫情必胜的决心。
他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执行能力。平日里注重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统筹大局,沉着应对。2013年工作至今,他一直在神经内科临床一线工作,工作7年累计时间44352小时,打针、发药、铺床、输液,他常说“在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工作中王鑫是忘我的,总是最早到病房,最晚离开病房,24小时随叫随到。作为新时代90后青年护士,对没有接触过的临床病例,主动要求跟随学习,直到学会为止,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为保证完成安全优质的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新冠疫情袭来,王鑫因业务精湛,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表现突出,他的事迹在中华护理学会、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公众号发表,还刊登在沈阳晚报上。他能够在大难面前,舍小家顾大家,就如他在驰援日记中所说的“奶奶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武汉人民需要我,祖国需要我!”这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同时他也是儿子、是丈夫,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员。但在疫情来临时,在武汉人民最需要他时,他化身为一名勇敢的逆行者,无私地守护着我们。无论生死,不计报酬!
附属盛京医院篇:牢记党的嘱托 不忘医者初心
——第一呼吸内科王琳事迹
我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呼吸内科的一名护士。平时在工作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生活、学习中,也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重症专科护士,牢记党的嘱托,深知“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逆行而上做出表率,主动请缨,作为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批驰援湖北襄阳医疗队的一员投入到这场抗疫战斗中去。
来到襄阳的前几天,每天最重要的就是练习穿脱防护服。防护服是这场抗疫战中一线人员的生命保障。考核中没有80分和100分的区别,只有合格和不合格的区分。必须每一步做到准确无误,我很认真的练习。每天起早练习,每一步都严谨细致,每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让身体产生肌肉记忆。经过组织考核,作为培训师的一员前往枣阳给当地驰襄医疗队进行培训,得到好评。
当正式步入病区时我的心中还是有些担心穿上防护服会给身体带来不适,更担心这“全副武装”后的自己可否迅速有效的进行各种操作。作为医院的一名MICU的护士,平日里面对的都是各种重症患者,来到这里所负责的病区也是重症疑似患者。同样的工作,不同的环境,更加考验一名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准。就像用带着两层手套的手穿刺,护目镜又被雾气浸湿,既没有良好的视觉,又没有良好的手感。但凭借着平日积累的经验,准确定位,一针见血,为患者减轻痛苦。面对更加专业化的呼吸机患者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定时给予患者吸痰护理等,也都稳步有效的进行。
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病区患者年龄偏大,他们不像年轻人手握一台智能手机打发时间,这些爷爷奶奶更多的时候就是坐在椅子上望向窗外。他们那种孤独感和忧郁担心,我可以体会的到。平时工作中我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在这场“战疫”中,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是一名白衣天使,身上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辱白衣圣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平安凯旋。襄阳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附属第四医院篇:再一次出现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郭海梅事迹
我是郭海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镜科主治医师。
从医25年余,曾于传染科工作11年,消化内镜科工作15年。
2003年非典时期,我在本院隔离病房工作近2月,后因接诊疑似患者被隔离2周。
2005年禽流感爆发期间,第一批随省医疗队到达北镇工作1周。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随辽宁省医疗队前往四川绵阳抗震26天,并获得“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的荣誉。
2020年全国爆发新冠疫情,于2月14日随辽宁省第九批医疗队前往湖北襄阳,后至枣阳市中医院肺炎二区工作。我本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带着医者的初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消化科的学科优势,把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特殊管理,应用抑酸、保护粘膜对症治疗的同时建议择期内镜检查寻找病因。在与枣阳市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一起工作期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九十二)
相关推荐
- 我校成功举办FD-QM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线上工作坊
- 中国儿童口腔医学高端论坛暨儿童口腔预防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沈成功举办
- 关于开展2021年京都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报名工作的通知
- 辽宁省委决定闫灵均同志任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 学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会
- 党委书记朱京海一行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考察学习
- 1984级(70期)校友捐赠“红医摇篮”主题雕塑揭幕仪式顺利举行
- 我校开展2019年春假后开学首日听课工作
- 我校喜迎2021级(107期)新生入学
- 学校第六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回沈
- 我校召开学科自检平台填报工作预备会
- 我校召开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 拟推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公示
- 关于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2022年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第一批)拟录用人员的公示
- 我校举办“与信仰对话”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暨第三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
- 驰援湖北 红医人再出发——附属盛京医院再派100人到武汉、襄阳
- 学校举行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
- 研究生院首次远程视频会议成功召开
-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会议暨宫颈病变诊治热点及宫颈癌防控策略论坛在我校第二临床学院举办
- 学校正式全面启用人卫社中国医学教育题库
新闻公告
- 学校首日全面线上授课顺利开展 03-15
- 党委书记宫福清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3-15
-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03-15
- 抗疫安心 | 面对反复的疫情,心理中心与你相伴! 03-15
- 致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03-15
高考招生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