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八十三)

2020-07-0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附属第一医院篇:冲在前线,为患者们保驾护航

——邓明涵事迹

邓明涵,男,1989年出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检验师。作为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他临危受命,下夜班紧急奔赴战场……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在武汉新冠疫情防控紧急之际,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一名最美的逆行者。



初到武昌方舱医院,检验方面尚未展开,他被编入消杀小组,在赵鑫护士长领导下还负责生活基地消杀防控,工作任务是做好大本营的后勤保障工作。

抵达武汉后,立即协助完成车辆展开和帐篷搭建等工作,使辽宁队的设备能尽快启用。由于湖北与辽宁相距甚远,检验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管路破裂、液面探测器损坏等原因。他积极联系厂家工程师查找问题原因,并联系仪器厂家迅速发货,工程师安装,最终在方舱医院要求的时间之前修好了机器,没有耽误患者的检测。

武昌方舱医院B区是由地下封闭场馆改建,相应配套设施不足,病区进入全面运营状态后,高峰期收治279名患者,是整个方舱医院病人数量最多,所有患者均需要检测血常规以判断病情。

患者众多,检验医生只有他一人,他不怕辛苦,最多时候连续进舱8天,每次最少4个小时,最多8个小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患者标本的检测及结果的判断。对结果异常的患者,当面询问病史,判断结果可信程度,力争给临床医生最准确的结果。

临床医生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是对检验医生的最好的褒奖,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忘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员的使命,始终冲在前线,为患者们保驾护航。


附属盛京医院篇:将盛京护理精神、护理经验在襄阳落地生根

——护理部副主任齐向秀事迹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中,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在疫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布《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机制》,其中,辽宁省各医院对口支援湖北襄阳市。2月12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派出了辽宁省第一批对口支援湖北襄阳的医疗队。护理部副主任齐向秀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支援,受命担任附属盛京医院援襄阳医疗队副总指挥。她带领盛京护理人员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襄阳抗击疫情、度过难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月12日,是齐向秀随医疗队来到襄阳整整一个月的日子。作为护理部副主任的她,负责襄阳市中心医院、襄阳市人民医院、枣阳市中医院三家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她每天参加各种会议协调工作并经常深入病区指导护士长、护士工作。工作至凌晨一两点钟已是常态。深夜更易静心,工作结束后,她会总结工作中的细节以及存在的问题,思考今后如何更顺畅地开展工作。等她入眠时,距太阳升起只有短短四五个小时了。同事们都心疼地劝她要早点休息,一定记得按时吃饭,可她总是微微一笑,口头应和着“好”,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她的心里始终想着,一定完成医院和护理部交给她的重要任务,一定要把这支队伍完好无损地带回去。

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管理体制

抵达襄阳后,还未来得及喘口气,齐向秀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带领护理团队在襄阳市三家医院进行紧急筹备工作,深入临床一线进行实地调研、详细沟通。组织6名护士长、1名护士长助理第一时间完成一系列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病区环境、物资管理、专科培训、防控培训以及建立专业化护理治疗小组等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管理工作。保障一线护理工作科学、规范、安全、专业、有序开展。

提供专业护理、体现专业力量

在面对工作量大、风险高、专业性强的护理工作,根据新冠肺炎病人的特点,齐向秀组织护理团队利用网络信息化开展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并对有压力性损伤的病人,通过手机连线国际造口师开展远程护理会诊近百余次。齐向秀经常深入病区探望重症病人,在床边查看病人病情,组织护士长查房、指导护士工作,一遍遍叮嘱护士们工作中的护理重点以及注意事项,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截止目前护理接受ECMO、插管呼吸机、高通量湿化和CRRT等生命支持治疗病人14例,共197天。进行PICC置管维护14次,护理压力性损伤27人,共计121次。护士们经常说,有齐主任在,我们遇到多重的病人都不怕,因为她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盛京护理人员在齐向秀的带领下,用他们专业的理论知识,精湛、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有素的团队配合,多次从死神手里夺回了病人的生命。

加强人文关怀 不辱天使之名

看到襄阳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家属不在身边陪护,出现了情绪上的变化,齐向秀心里十分着急,立即组织护理团队对病人从饮食上、生活上、精神上、物资保障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精心的人文关怀换来了病人的高度信任,在病人治愈出院时,家属们纷纷表示感谢。

齐向秀特别重视来援护士的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她合理安排护士岗位,做到工作时驰张有度,生活无后顾之忧。在她心里,每天都有一张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表:她记得每一个人的生日,在生日当天都会代表护理部送上生日祝福和温暖的生日红包;她时时关心他们的防护安全,确保做到严格合规;她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每个人的上下班时间、他们吃的怎么样、休息的好不好等这样任何微小细节她都事无巨细地操心着,主动去关心、去帮助他们。在护士们的心里她不仅仅是他们的领导,更是他们的亲姐姐。

在齐向秀副主任带领下的在襄阳盛京护理团队,是一支无私奉献的团队,一支专业敬业的团队,一支团结友爱的团队,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一支在异地弘扬盛京文化的团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们都会不负医院领导重托,不负专业团队之名,不辱治病救人使命,不辱白衣天使之誉。将盛京护理精神、护理经验在襄阳落地生根。


附属第四医院篇:爱与中国力量

---延飞飞事迹


“习主席一声令,

全国人民来抗疫,

冠状病毒来得急,

钟南山,走在前,

八十四岁来参战,

全军上下急出动,

四面八方来支援,

白衣天使最光荣,

疫情灾区你们冲,

英勇奋战第一线,

消灭疫情最关键,

记住亲人千声嘱,

为了胜利严防护,

待等疫情归零时,

举杯共饮庆功酒!”


这是一位70岁的老母亲给自己的护士女儿去支援武汉抗击病毒时写的一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在乎格式,却饱含着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和惦念。她的女儿叫延飞飞,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三普通外科的一名护士,是辽宁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她是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名有着十一年工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在疫情之初,她就积极报名,随时准备着亲临抗疫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她说:“共产党员就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就是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没有困难,我能去!”带着亲人、同事、朋友的叮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一行85人于2月20日出征武汉,稍作休整,院领队就制订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层层把关,逐个考核,全员合格后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2楼西区病房,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病情,她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细心了解病区患者护理重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圆满完成中南医院的工作。



随队进驻雷神山C9病区后,有了中南医院的经验,她更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一次不同于寻常的握手,此病区27床是一位告病危的患者,平时就是大家的重点护理对象,因新冠病毒的特殊性,患者是没有家属陪护的,加上活动会影响这个患者的呼吸,所以除了患者的医疗护理,更多的生活护理是大家工作中的更大一部分内容,打水、喂饭、服药、收拾垃圾、倒洗脚水等等,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患者的病情在辽宁医疗队的共同细心照顾下,已经逐渐好转。有一天,床头交接班的时候,这个患者对她伸出了手。她先是很诧异,以为是这个大爷在跟她打招呼,虽然戴着防护手套,她还是礼貌地伸手握住了大爷的手,刚要说“您好”,大爷笑着说:“你看,我今天自己觉得很好,我的手是不是有劲儿了!”那一刻,她的心底涌起一股热意,是啊,她觉得她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都汇聚在了自己身上,传递给了这位患者,他一定能战胜病毒,恢复健康!

“援鄂行,今生无悔,抗疫情,义不容辞!”是她的誓言。她也在用行动诠释自己,她说:“请不要叫我英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发生在我专业的战场上,我就是这个专业的特种兵,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守护人民的生命!”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八十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