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七十六)

2020-06-19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附属第一医院篇:

——张健事迹


我是张健,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施虐,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我始终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2020年1月23日,我成为重症医学科第一名入我院新冠隔离病房工作的医生。



2020年2月9日,马晓春主任在我科通知召集我院第三批医疗队,驰援武汉,第一时间我向主任请战,有幸成为医疗队中的一员。2月11日我们医疗队正式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13楼东病区,病区有五十名新冠患者,分级为重症、危重症,平均年龄60岁以上,基础病较多,病情重。团队分工明确,采取分组值班制度,与三级医师查房相配合,管理危重症患者。在进驻协和医院西院后,我在临床一线与患者沟通交流,熟悉患者病情,能够完成各项临床任务。我们组内成员团结合作,完成两名危重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抢救任务,我独立识别并成功抢救一名过敏性休克的新冠肺炎患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及感谢。最骄傲的是,在武汉期间,我负责治疗的四名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康复出院,目前一名危重症患者病情已明显好转,即将撤离机械通气,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深感只有平时苦练基本功,才能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救治危重症患者。遇到问题时,我总会想“怎么考虑的,证据是什么,该怎么做?”,长期临床思维的培养让重症人遇事不慌张,做事有条理。来到武汉一个多月了,寂静的城市,隔离的病房,数支医疗队,无数人为了控制疫情拼搏奋斗。目前疫情持续好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挥下,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新冠病毒,让武汉恢复往日的活力。


附属盛京医院篇:为襄阳抗疫贡献绵薄之力

——刘杨事迹


刘杨,1975年9月出生,201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春节期间听到湖北武汉新冠疫情时,就特别关注疫情的发展。一心想为这次抗疫工作做些什么,作为一名有着26年护理经验的儿科护士长,我觉有义务有责任去做这件事。2月4日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作为党员义不容辞,第一时间填写请战报名表,多次跟科护士长、支部书记、护理部主任请战。于2月14日出发做为第二批驰援襄阳市的辽宁医疗队队员,支援襄阳市中心医院,担任儿科病区护士长职务。

一、政治理念坚定

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信念,时刻铭记左肩是责任右肩是担当,立足于岗位,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疫情当前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哪里需要去哪里,我时刻都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自己,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越是危险时,越要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作为盛京儿科护理人而是必须迎难而上。为减轻当地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为国家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月17日进行了襄阳市中心医院的交接,2月19日正式接收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2号楼8楼15、16病区。每天同队员一起上下班,了解她们的工作情况及需求,以最短的时间熟悉了各岗位的工作流程、防控级感染控制要求,进行区域划分及格局改造,正确评估和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生活需求,并对下一步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疫情期间爱岗敬业,坚持每天到岗,恪尽职守。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及技术强的优势开展各项工作。

二、能力素质过硬

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强的优势,开展专科护理,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相比于普通人群,儿童处于生理与心理特殊时期,家属及患儿而更容易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应激情绪。患儿主要表现如紧张害怕、不安、担忧、6岁以下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过分依赖纠缠家人等表现,7-12岁的患儿可能出现发脾气,也有部分孩子表现出沉默,不愿交流。家属主要表现为警觉性增高由于担心患儿疾病,夜晚难以入睡,即便睡着了仍多梦易惊醒,或者反复做噩梦。对于环境及周围人表现出过度担心,紧张反复清洁触碰过的东西;排斥医护人员的接触。一人照顾患儿易疲惫例如无任何原因的头晕、头痛等。抑郁对疫情的发展感到焦虑,患儿病情及治疗、病程、及出院等方案流程不清楚,不信任等。

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并落实到临床工作中。(1)每天进行床头交接班,督促通风的同时了解患儿和家属白班和夜班的整体情况,评估患者的需求,尤其是新入和住院时间较长的患儿和家属。(2)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需求,对于不能满足的给予合理的解释,做到及时倾听、陪伴和安抚,以缓解焦虑情绪。(3)最主要注意沟通时的语音语调及态度,对于提出的有关医疗护理问题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4)每班关注家属的身体情况,当出现疲惫时及时协助或替换家属看护孩子。(5)转变护理人员角色,变身为幼师等角色,分散患儿的注意力,脱离手机,提供适合年龄段的儿童玩具、图书、提供简笔画进行涂鸦活动,并参与其中,也会表演一些小节目减轻患儿紧张,压抑的情绪。(6)提供订餐及超市购物的二维码,解决生活所需。并从救援物资中选取适合患儿家属合适的饮食,提供所需。(7)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粘贴沈阳南京一校小朋友的画作。(8)对于不能解决或者不便解决的心理问题提供盛京心理专家团队二维码,满足家属心理疏导的需求。(9)对于无陪护的患儿制定健康护理计划(起床、进食、运动、学习、与家人沟通、听音乐、睡眠等),多加关注,做好交班。(10)讲解防洗手、戴口罩及正确佩戴的方法、通风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做出表率,接触患儿前后严格进行手卫生,潜移默化地和家属建立彼此的信任。

三、集体意识及大局意识强

凝聚团队协作能力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及管理,每周召开腾讯视频会议2-3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相关文件。了解护士工作状态,心理及情绪变化,根据工作需求进行工作调整如下。

1、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将责任护士分为“A1班”和“A2班”,分别负责物品的交接和物品的补充,两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加药前要进行双人复核并签字,下午两班人员共同核对医嘱;实行床头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病情变化,生活需求,解答患者疑问,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必要时请心理科医生协助完成。

2、修订A、P、N班及感控班工作流程及内容。制定岗位职责,分工明确,物

品交接及管理责任到人。

3、完善抢救物品及药品储备及管理,建立交班本。各类物品实施“6S”管理,物品定数量、定位放置,专人负责,专人交接,专人管理、标示醒目明确。

4、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对于患儿的病情心中有数,提前掌握出院的患儿信息,并做好出院准备。

5、提供安全的环境每班1—2小时巡视一次,进行坠床跌倒、水电使用安全的告知及检查。

6、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正确执行医嘱审核、执行和查对。制定A、P、N班一体化病情交班的表单,便于与临床的工作。

7、在疫情防控及人员防控方面,分三批对中心医院的同事,进行穿脱防护服的规范化按培训及考核,带头进行监管,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防护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8、对于儿童病房的特殊性,就坠床跌倒以及用电安全,泛水,以及医护人员出现不适的情况做好应急预案。并将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9、保证医务人员休息,实施弹性排班。排班等优化,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到前线工作中,同时又能保证身心的放松,在做好防护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四、坚持党性原则

工作中实事求是,正确接待媒体采访事件,不夸大事件不出虚数不作假,并带领团队成员认真对待,团队成员在下班途中收到襄阳人民最高礼赞,感到无上荣光。在此期间受到表扬信近20封,受到家属的一致认可。

五、率领团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工作中难点问题,主动承担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和家属、情绪激动的家属、对于核酸阳性患儿的沟通和处置,并告知护士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工作态度,沟通的语气语调,得到家属配合。带领护士进行护理查房,指导护士及家属进行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护理方法,达到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目标。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指导护士细化操作前评估,操作后宣教,保证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的出现。


附属第四医院篇:“疫”路有你,呵护生命

——马芳事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变化,马芳同志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请求到疫区一线参加救护任务。



作为第十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同时也作为一名伤口治疗师,她看到一线护士兄弟姐妹们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面部、耳廓、下颌出现了皮肤问题,就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率先开展如何有效预防面部皮肤受损的操作培训。她亲自示范各类敷料的裁剪、使用,调研各类防护口罩的大小,边界,设计出适合不同脸型、鼻部、耳廓的敷料裁剪形状,督促大家自行做好自我保护,有效地降低了病区内护士面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同时,马芳同志还参与了队员穿脱防护服的考核工作,及时对不规范的穿脱方法予以纠正。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支持。

在雷神山医院的隔离病区,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龄患者较多,马芳同志进入病区,利用专业知识对压疮病人进行换药指导,她关心体贴病人,耐心细致地与造口病人交流沟通,了解其病情变化及需求,给予更换造口袋及造口护理的专业指导,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马芳同志同时还协助护士长检查病区护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立即整改,以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她敬畏生命、逆行而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病人提供专科护理,促进病患早日康复,诠释了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也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


马芳同志,女,汉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造口伤口护理门诊专科护士,国际造口治疗师,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系辽宁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七十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