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四十八)
附属第一医院篇:俯首甘为孺子牛 抗疫前线的医护榜样
——尹方
尹方,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工作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0年取得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护士资格,2018年取得全国护理培训中心神经科专科护士资格。曾获“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技能优秀个人”、“2008、2009、2011、2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佳护士”。
我于2月2日随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奔赴武汉,参加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工作中,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队员。到达武汉后,我们经过1天半的系统化培训,于2月4日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三、四两个病区。由于我有神经重症护士长的工作经历,我被安排到第一组护理组任护理组长。接到任务后,我和组员们进入污染区了解患者情况,因地制宜对病区设备卫生耗材进行定位存放,合理分配组员的工作,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有序地进行。作为组长我坚持每班进入病房参加最一线的护理工作,我是组内第一个为患者留取鼻咽拭子和为患者经口鼻吸痰的护士,护理队员们在我的带动下也都克服了恐惧。由于接管病区为普通病房,重患比较分散,在丁任彧队长的指导下我带领第一组护理队员组建临时重症病房,将重患集中管理,达到医疗能力最优化,战斗能力最大化。三病区第一护理小组配合医生完成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第一例紧急气管插管,成功心肺复苏,得到医生的肯定。同时协助尹超护士长组建护理管理组,将队内有护理管理经验的老师加入微信群。群内进行讨论制定护理工作流程及标准,其中三病区第一组的护理工作经验得到认可并推广。
2月20日,在护理第一小组奋战16个日夜后,由于30名河南队员的加入,为加强护理细节管理我被队里安排加入护理总务组工作,同另两名护理总务老师负责三病区医疗和护理物资的准备及让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在完成总务工作的同时,我坚持每班进病区掌握重患护理情况,关注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我发现一位刚刚脱机拔管2日的患者想吃面条,在通过饮水实验后,我将自己的物资面条带到病房,为患者准备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我还与另一名感控老师一同完成患者伤口换药管理工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全院护理质控中,我们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的护理管理工作被认可表扬。
在完成临床的同时我们利用业务时间完成党建工作,在临时党委的支持下我们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成立了辽宁重症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丁仁彧任党支部书记,我任党支部副书记,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每一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均冲在第一线。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收集挖掘典型个人和事迹,为辽宁媒体提供材料,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党员信息资料汇总等工作。
附属盛京医院篇:红医红心永向党 人文关怀暖襄阳
——第一批援助襄阳逆行者安子杰事迹
安子英,男,满族,中共党员,1986年6月28日出生于沈阳,201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并取得硕士学位,后就职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至今。
安子英同志于学生时代即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优秀的作风和高尚的情操。作为一名政治、文化、职业素养全面高标准严要求的好同志,他在工作中奋勇争先,任劳任怨,勇于奋斗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在日常科室工作里,他能够以身作则,坚守本心,在努力拼搏同时带动周围群众共同战斗,传扬红医文化,倡导革命精神。他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够用最浅显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道理。动手能力强是他的另一个长处。他能够承包全病房所有的有创操作。曾经,他连续被评为服务标兵,曾经,他收到的锦旗多得无处张挂。他的微信,仿佛比预约挂号系统还要繁忙。他的话语,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他曾经荣获医患沟通大赛全国总冠军,曾代表科室到多个医院参与交流,但是他说,再多的荣耀,也比不上患者的微笑。
2020年初,春节一过,安子英同志便坚守在岗位上。尽管当时新冠疫情尚未确证,他作为传染病学专业医师,凭借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优秀的职业素养,奋战在临床工作的第一线上,辅助发热门诊及病房成立,安抚留院患者情绪,主动向周围人群宣教,保证了抗击疫情过程中后方的稳定。当抗疫战争打响,他作为一名党员,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向组织要求远赴湖北抗击疫情,并作为第一批援助襄阳的逆行者中的一员,奋战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在襄期间,他充分发挥职业特长,帮助战友们培训并制定隔离消毒方案,主动协助上级排查可能出现的隐患,并把自己的沟通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保证高质量医疗的同时不忘人文关怀,将红医的传承流传在襄阳。
医之所向,性命相托。救死扶伤,我辈之责。坚守本心,不忘初心。白衣如雪,红医如歌。还有无数这样的好同志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相信黎明就在眼前,曙光就在明天,中华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附属第四医院篇:守得云开见月明
——邓娜驰援襄阳事迹
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北的春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异常寒冷。我是邓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病房副主任。在2月14日这个最浪漫的日子,正在值班的我,突然接到通知,来不及与正因胰腺炎住院的父亲告别,也来不及回家安抚孩子、收拾行李,1个小时就完成了剪头、领取物资、宣誓仪式等临行前的准备工作,匆忙赶赴机场。虽然忙碌,但我的心里是踏实的,因为这些天看到全国人民饱受新冠的折磨,我无处安放的心终于落地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主任樊华教授和护士长徐洁亲自到机场为我送别,语重心长地说:“有什么困难赶紧告诉我和护士长,需要什么物资我们再给你邮。”就这样带着领导的关怀和家人的牵挂,眼里泛起泪花的我踏上了离别的飞机。但此刻我心里无比自豪与激动,作为一名普通医生,一生能够遇到这样上前线的机会很少见。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显然是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最好的考验和锻炼,是学习的机会,更是人生的职业升华!
随医疗队支援襄阳的枣阳市中医药,每个班8小时,期间不吃饭、不喝水,还需要提前1个小时做准备,下班回来必须马上洗澡、消洗衣物,这样工作下来让人精疲力竭。我第一次进入红区就是单独完成的,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要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克服对于病毒的恐惧、病区的陌生、道路的不熟悉、护目镜起雾等困难。我仔细询问患者病情,交代诊疗方案,缓解患者的心里焦虑。因为我内心强大的背后,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难忘瞬间,也是从祖国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医疗队的无私帮助和温暖,使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2月28日,我很遗憾地错过了孩子盼望已久的生日。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唯独没有我,因为我在值夜班。交班时听说有一个新来的患者糖尿病5年了,餐后血糖很高,拒绝胰岛素治疗。我深知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很可能造成感染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我赶紧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红区劝说患者应用胰岛素。在交流后发现患者对胰岛素存在偏见,经过耐心的开导、沟通,患者终于松口了,说再考虑一天。第二天,患者就同意应用胰岛素了,目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
现在已经来襄阳一个多月了,医疗队踏破黎明前的黑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把初心写在行动里,把使命落在肩膀上。若干年后,作为辽宁医疗队的一员,我会曾为人民的岁月静好贡献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坚持到底,就能等到拨云见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伟大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四十八)
相关推荐
- 关于申报2021年度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项目的通知
- 公共卫生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宣传作品系列展(三)
- 关于开展2021年第三批博士后入站考核及出站考核的通知
-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安财一行来校调研
- CMUTV | 一周要闻
- 中国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拟聘人选公示
- 口腔医学院机关第一、第二党支部走访阜新市王府镇辉彤村两名贫困大学生
- 朱京海书记与辽宁省科技厅领导就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专题磋商
- 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评审专家组来到我校第二临床学院检查工作
- 闻德亮校长接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校友一行
- 把青春写在大地上——红医学子赣南社会实践团凯旋
-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谢会文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 公共卫生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宣传作品系列展(十六)
- 我校聘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柴洋教授为客座教授
- 2016年沈阳地区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 机关党委开展“学党史、践初心、办实事”机关服务月活动
- 伊朗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我校
- 中国共产党中国医科大学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
- 学校召开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建设论证会
- 学校召开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五次全体会议
新闻公告
- 学校首日全面线上授课顺利开展 03-15
- 党委书记宫福清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3-15
-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03-15
- 抗疫安心 | 面对反复的疫情,心理中心与你相伴! 03-15
- 致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03-15
高考招生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