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守护人民健康 红医青年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04-30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主办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总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从长征中走来、践行“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校训和“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红医摇篮,中国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驰援荆楚大地、护佑辽沈百姓,救死扶伤、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展现医务工作者的本领和担当,展现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夺取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努力,为辽宁省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临危受命,红医青年冲锋在前

1月26日至今,中国医科大学共派出驰援湖北及辽宁省内集中救治中心医疗队9批,累计1690人。涉及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儿科、心理科、妇产科等科室。其中驰援湖北医疗队429人,支援武汉医疗队265人,派出驰援襄阳医疗队164人;另有1261人坚守在辽宁省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及赴沈阳、大连、锦州三中心支援,成为辽宁省支援湖北及省内救治派出医疗队伍人数最多的单位。

二、驰援湖北,红医战士彰显医大担当

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用精准的技术和优质服务彰显医大担当。医疗总队队长王振宁带队的专家团队,在进驻武汉协和医院后进行了三例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我校完成了所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的第一例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第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 ,以及首个新冠肺炎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由我校接管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一病区,保持着从接管病区以来23天的零死亡记录。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高水平、高效率的临床工作受到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一)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病区

我校青年医生丁仁彧率领学校青年医护人员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三病区和四病区,床位数80张,集中救治重症和极危重症病人。从2月4日正式接管开始,他带领全体党员冲锋在前,队员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斗争精神,主动承担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等高风险操作,同时制定重症医学相关的流程,充分发挥青年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打硬仗的尖刀作用。在党员同志的感召下,60余名医疗队员先后火线入党。

中国医科大学同时负责牵头定期召开辽宁省41家医院医护组长会议,由我校医疗队统一诊疗方案,达到同质化的管理要求,并制定危重病人、医护人员的诊疗流程,感控培训制度等,成为辽宁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领头雁。我校医疗队还积极协调当地医院的医务部门筹集重症救治相关的耗材设备,并帮助当地医院完善重症患者的管理流程。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的主要带动下,辽宁重症医疗队成为多支省级医疗队中最早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免疫吸附等生命支持技术的医疗队,带动整个院区救治技术的提升。

截至3月18日18:00,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共计负责救治患者124名,其中,危重症病例33名,重症病例91名,开展有创呼吸机处置10例,无创呼吸机17例,高流量吸氧20例,ECMO1例,CRRT3例,已有76名患者治愈出院或转雷神山医院。

(二)援建武汉洪山方舱医院

从2月3日接到通知支援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医科大学就第一时间动员布控准备,4日出发、5日就进驻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再到3月10日休舱,短短35天,累计诊疗患者466名,出院258名,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头”。

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在洪山体育馆地下二层改造工作中,救援队克服了时间紧、基础条件差等困难,带领两家地方医院在30小时内完成地下二层300张床位病房的组建工作,当晚即收治了82名患者,得到武昌区政府的肯定与感谢。

为及时解决病房存在的问题,领队、队长、专家组和总住院们经常工作到深夜;进舱查房的医生感慨人生第一次需要在4小时内查看100多名患者;放射和检验技师穿着三级防护8小时不吃不喝为患者日完成最多达72个CT,66个血常规……洪山体育馆作为武汉市第一家方舱医院,我校医疗队边摸索边总结,形成了一套方舱医院管理“医大模式”。实行“三线医生”模式——一线医生直接进舱管床,二线医生负责进舱查房,三线教授处理疑难问题和危急情况,大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舱内劳动量,降低感染风险。设置“总住院制度”,专人集中处理信息录入、医嘱、检查、交班、病志及转院等问题,相当于病区医疗工作运转的“发动机”,保证信息畅通,确保问题“无真空”“不落地”。我校编制的《方舱医院工作流程细则》已经从第1版更新到第4版,极具推广价值。

与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本部开展车载CT“远程影像诊断+临床评估”,前后方实现“智慧联通”。救援队车载CT所拍摄影像的放射诊断工作由黎庶教授团队完成,临床评估工作则由我校担任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诊治专家组组长的王玮教授团队完成,使诊疗过程更加完整,大大提升救援队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尽管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但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我校医疗队鼓励医护人员勇敢走到患者身边与病友们交朋友,学校心理专家进驻患者微信群,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带领病友们做“肺康操”,推出YY直播,为病友们答疑解惑,平复情绪,最高在线观看人数接近10万人,拉近医患双方距离,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医大的姑娘、小伙子们特别阳光有朝气,照顾我们无微不至,说话就像讲小品,好有喜感,搞得我们都忘了在生病住院了呦!”病友群的接连表扬和151名病友签名的转区申请书让全体队员深受感动,与武汉病友们结下真挚医患情谊。

(三)进驻襄阳开展医疗救治

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驰援湖北襄阳,累计携带前线急需、市场紧缺的呼吸机4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14台、N95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300余箱医疗物资捐赠给当地受援医院。

医疗队抵达襄阳后,连夜布置了相关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和临时党支部,制定疫情工作计划,迅速全面接管了襄阳市中心医院和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病房和疑似重症病房。“我们要保障所有队员零感染完成救治任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儿科团队是‘国家队’级别的儿科‘天团’,从2月14日到3月17日,我们共治愈了113名患儿。看到一个个患者出院,感到用我们的力量帮助这里解决医疗问题,是医大人最欣慰的事情。”领队刘学勇这样说。

我校医疗队还承担了襄阳市感染防控培训工作,累计培训318人,累计培训时长约3000小时,并借助学校附属医院的信息化优势,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为襄阳各地区疫情救治工作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三、保卫辽宁,红医人守护家乡百姓健康

由中国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科专家马晓春任组长的精英团队,集合省市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精英骨干组成了沈阳中心重症患者救治组,全力守护家乡安全并保证医院的日常重患治疗需求,辽宁省新冠集中救治中心沈阳中心至今保持着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为零的纪录。

同时,我校医疗队百余名相关临床专家成为辽宁省级医疗救治组、孕产妇和儿童医疗救治组、心理咨询组的成员,承担省级会诊专家组任务,参加省内督导,参与疑似病例诊治会诊。附属第一医院在春节疫情期间除了上线免费抗疫义诊外,还开通了智能新冠肺炎筛查程序和免费心理咨询,近期又上线了免费慢病复诊专区、义诊直播活动。1月27 -2月22 日,附属第一医院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访问量达2931035人次,接诊量3462人,出诊医师510名;智能新冠肺炎筛查访问量14028人次,完成筛查4206人次,有效地指导患者科学安全就诊和隔离;附属盛京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上义诊基础上,开通在线复诊功能,实现了完整度近乎线下的诊疗过程。疫情期间,近千名患者在盛京医院互联网医院实现了线上云诊室复诊,挂号、看诊、在线开药、开立化验检查,甚至可以通过选择线下医院取药或合作药房的方式完成取药。

由中国医科大学牵头制作高校、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控》慕课2门,指导沈阳市教育局制作《沈阳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引手册》,录制《沈阳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讲座》。

由中国医科大学担任承建主力的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辽宁省在此次防疫工作中获得的全部集体荣誉,有6名同志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是辽宁省内获得最多荣誉的单位。中国医科大学新冠疫情防控医疗总队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受援方高度好评,更为辽宁省疫情防治做出巨大贡献。附属盛京医院青年突击队表现突出,得到省委书记陈求发的批复“盛京医院青年突击队在援鄂抗疫斗争中,表现出坚强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为辽宁争光,为青年争光,请好好总结并予以发扬!”

四、团组织建在一线,红医血脉代代传承

在中国医科大学防疫医疗队员中,68%都是青年志愿者,我校团委按照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各项部署,火速成立了青年抗疫突击队,并在前线成立3个援鄂抗疫临时团支部,关心关爱前线青年医务工作者。学校红医青年志愿者为前线医务人员子女开展学习辅导、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工作,将红医精神传承延续,此项工作得到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高度肯定,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沈阳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

截至目前,我校防疫医疗总队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辽宁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报道我校医疗队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并播出了对医疗队员家属的采访,“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也发布我校相关报道30余篇。我校与央视新闻频道直播方舱医院抗疫故事,最高在线收看量达9500万人次,助力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近期,武汉疫情趋于平缓后,医院又相继派出由12人组成的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赴绥芬河;重症医学科马晓春主任赴牡丹江;之后又组建了40人的医疗队,准备就绪,随时待命奔赴黑龙江省。

中国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总队因疫情而建,因医者仁心集结,在党的有序部署下,在各级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医疗总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以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意志品质、技术水平、应急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顽强的意志、更加有力的措施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必将持续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为辽沈大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团委、第一临床学院、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守护人民健康 红医青年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