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科大学 > 新闻公告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四十二)

2020-04-22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新闻网

附属第一医院篇: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附属第一医院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


4月19日上午,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新冠肺炎救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门诊楼11楼多功能厅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再部署会议,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尚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王振宁,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辛世杰、高兴华、汤艳清、孔垂泽、朱悦,副院长、工会主席滕伟禹,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娉婷,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和职能科室主任全员参加会议。



尚红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尚红表示,近一周来,全国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持续下降,但经陆地边境输入风险仍在上升,已有入境城市出现本土关联病例,进而引发聚集性疫情,大家要高度警惕,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



会上,尚红传达了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会议还要求要加强和完善外防输入举措,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尚红在会上介绍了医院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医院重视疫情防控工作,1月20日,成立了新冠肺炎救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尚红和党委书记王振宁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下设9个工作组。自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已召开21次工作会议,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的救治防控要求,及时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患者救治、援鄂和省内医疗队抗击疫情医疗支援、物资保障、感控防护、落实保护关心爱护一线医务人员政策、疫情期间职工和学生管理,以及医教研等日常工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常规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1月20日,医院紧急征用传染科小楼作为新冠肺炎诊治中心,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调动全院力量,整合优质医护资源,共有 117名医生(几乎涵盖所有内科)、199名护士以及医疗专家组、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参与值班。


按照国家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从2月2日开始,医院先后派出3支医疗队(两支重症、一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共106人驰援湖北,有效地的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实现了“医护零感染、轻症零死亡、治愈零回头”,圆满地的完成了任务。


在辽宁省内,重症医学团队近60人在辽宁省集中救治沈阳中心、锦州中心和朝阳市第二医院,科学精准施治,治愈了多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对辽宁病人的救治,降低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医院发挥了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体现了公立大医院的责任和担当,受到国家部委、当地政府和当地医院的高度肯定和赞誉,荣获了国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响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调令,4月13日附属第一医我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紧急集结了一支12人医疗队(其中8名队员尚在隔离期中),自驾移动CT车、移动DR车和指挥车再次出征,奔赴绥芬河市援助当地救治防控工作;4月14日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教授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支援重症救治工作;4月15日附属第一医我院援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解除隔离,同一时间,按照国家工作部署,再次组建了一支40人的医疗队,抓紧时间进行医疗救治和感控防护培训、医疗设备和车辆检修、防护物资、药品和生活物品准备,时刻准备着再次出征抗击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严格做好院感防控及恢复正常医疗工作。急诊24小时开诊保证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持续不间断为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治疗;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经过严格的新冠肺炎相关筛查后的恶性肿瘤限期手术等。门诊从线上义诊逐渐过渡到线上线下门诊结合,2月17日,病房开始收治患者;4月7日浑南院区全面恢复工作。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开通线上义诊,开展新冠肺炎筛查和咨询、心理咨询和干预、慢病复诊,以及线上门诊服务。


尚红介绍了国内外疫情发展情况。



辛世杰介绍了附属第一医院近期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工作安排及发热门诊接诊情况。他指出,门、急诊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要加强管理,除进行流行病学史筛查外,还须完善肺CT及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无异常方可办理入院;病房24小时禁止探视(包括重症监护病房),一患一护,陪护固定且不得外出,每日监测体温两次;原则上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病房楼;各科室需将发热病人与普通病人隔离收治,根据发热病人的发热原因、来源地等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发热病人应住在隔离病室。对于急诊相关要求,辛世杰指出,急诊要随时做好隔离病房的启用准备工作,医护人员要加强防护,按照院感部门要求佩戴帽子、护目镜、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对于手术相关方面,辛世杰指出手术协谈室要设置透明隔断,医生与患者家属在手术协谈室沟通交流时要保持适当距离,手术中要尽量使用一次性手术用品。浑南院区急诊区域新开6间门诊诊室,使常规门诊患者与仅办理入院的门诊患者分区域就诊,减少人员聚集。



孔垂泽就门诊相关事宜进行了布置。孔垂泽强调要突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防治,做到早、快、准。孔垂泽要求要严格预检分诊,对所有人进入医院在大门入口处要测体温,体温异常者不得进入,进行进一步检查;进入病房、门诊进入诊区二次测体温。对住院患者测体温同时对陪护家属每天测体温并有记录,体温有异常及时隔离检查分析原因。为避免人群聚集,医院采取全预约制,按时段来诊,取消现场挂号,特慢病开药现场挂号,复诊零点号现场给予挂号。门诊入口只允许预约挂号、复诊、特慢病开药进入,陪诊只允许1人。


孔垂泽要求出诊医生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问诊时要了解流行病学史,收入院患者确定一患一陪护;医用垃圾、生活垃圾要分开。



朱悦详细介绍了疫情期间医院物价办、医保办相关工作及医患关系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了医院设备物资部和资产管理部的开展的工作。从1月中下旬,设备物资部一直在积极筹措各种应急物资。医院较早地意识到了防护物资的供应将陷入紧张状态,于是在春节假期前几天已开始多方筹措、积极采购,储备了远超过原采购计划数量的防护物资,有利力保障了疫情前期的物资供应。为保证物资的供应,设备物资部多方联系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在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省、市卫健委、发改委、商务厅及省疫情指挥部都给与医院大力支持,在危急时刻保证了附属第一医院防疫物资的供给。疫情发生以来,设备物资部紧急采购并安装移动式空气消毒机和洁净屏,移动紫外线消毒车、红外体温测量仪、全自动体温监测仪、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呼吸湿化治疗仪、雾化器生命体征检测仪、电子血压计、心电图、除颤仪、血氧指套等医疗设备及办公设备。由于春节期间无法采购、运输,很多设备先期都是从各临床科室调拨给一线科室使用的,得到了全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设备物资部先后从老年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学科、骨科、血液科、创伤中心、肿瘤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疼痛科、心外科、肿瘤二所、麻醉二科等十余个科室调配呼吸机、呼吸湿化治疗仪、除颤仪、纤支镜、移动空气消毒机、医用病床等数十台设备。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医院陆续收到了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资产管理部先后接收工会移交捐赠物资四批次并及时下发有效地缓解了防疫物资一度紧缺的供给状况,为战胜新冠疫情提供强有力的物资辅助保障。



滕伟禹介绍了疫情期间附属第一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疫情期间,安全保卫部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应急防控领导小组完善和出台了6项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保人员进行3轮疫情防控培训。安保部增加保安人员,加强各防控点力量,各楼出入口24小时安排保安员测量来访人员体温,初步筛查发热人员。同时在各院区门诊楼、急诊楼和连廊内设立测温站对入院患者职工进行再次测温的二次预检,如遇发烧发热人员,对人员按照分诊筛查流程进行甄别,如符合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条的,立即转移至发热门诊就医。


安保部还录制了“门诊就诊语音提示”,通过广播和扩音器循环播放;指派专人到网上挂号宣传栏处进行讲解指导,现场答疑解惑。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安全保卫部积极协调市、区公安力量,共同抗击疫情。沈阳市公安局特抽调和平分局24名党员民警,设立医院驻勤点,协助附属第一医院落实强制隔离措施、疏导交通、维护秩序。


医院本部及浑南院区均严禁没预约挂号者进入门诊;复诊人员需出示就诊病志方可进入;特慢病患者需出具开药凭条和就诊病志进入。住院区域将严格按照住院部“一患一陪”要求执行,陪护患者原则不能更换,陪护家属查验身份信息,不能提供的严禁入病房。


面对当前输入疫情新形势,尚红要求全院职工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根弦,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坚决遏制疫情反弹、扩散,做实做细医院感控防护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确保医院、患者和全院职工安全,在此前提下,推进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全院上下要高度警惕,把疫情防控网织细织密;职工个人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保证健康安全。


4月20日下午,医院在门诊多功能厅召开新冠肺炎救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护士长会议,部署医院疫情防控及医疗相关工作。院长尚红,副院长辛世杰、滕伟禹出席并讲话。


附属第四医院篇:【战疫院长访谈录】中国医大四院党委书记金元哲: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 以重重考验淬炼初心

直到今天,金元哲还能清晰地记得2月20日那天,天空格外的蓝。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只因为那天是辽宁省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前往武汉的日子。他还记得,那天队员们高喊“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中国必胜!”他们泪湿眼眶,誓言声声如铁……



出征前,金元哲作为领队,做好了坚守到底的心理准备。“当时,我预计这场‘仗’要在5月中旬左右才能基本结束,所以我们要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


这次,金元哲带领来自辽宁24家医院的17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派出医护人员最多的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85名医护人员出征,包括24名医生和61名护理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的一个病区(后续接管雷神山医院病区)。

当天,两架包机在下午3时起飞,载着医护人员们和10余吨医疗物资奔向湖北。


一份逆行者的决心 一次不容失误的“赶考”

2月28日,金元哲带领170名辽宁精锐医护人员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区。在此之前,医疗队员们为救治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包括感控防护、新冠肺炎的诊疗、医院HIS及病例系统的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完善防护装备的操作规范与驻地酒店的防护改造。与此同时,医疗队迅速完成与当地政府、医院的对接和物资整理,并建立一套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与小组管理制度。


金元哲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甚至认真到较真儿的地步。从防护培训的第一天开始,金元哲便成为最忙碌的人,每次培训第一个到场,所有队员亲自考核过关。培训结束后,他与队员们分享穿脱防护用品的经验,手把手指导相关细节,经常忘记时间,总会在深夜里看到他还在指导队员们进行防护操作。他常说自己不是只认死理儿,而是抗疫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马虎”。就是这样的“认死理儿”造就了医疗队赴武汉28天,所有队员零感染。


率先入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区的是中国医大四院的队员们。那日,金元哲穿上了防护服,带领他们走进病区。“你问我怕吗?我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又怎能不心生恐惧。但是我必须要克服,我的队员们也必须要克服。战胜恐惧,圆满完成任务是我们每一位逆行者的决心!”他说:“这支队伍里有来自呼吸、重症、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等内科系统以及外科、麻醉、检验多个科室的医疗精干力量,上有经验丰富的医生,中有沉着细心的护士长,下有充满活力的‘90后’青年护理团队。超过50%的党员比例也彰显着队伍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人因为恐惧而选择后退。”


一场战"疫"的打响 一个率先推出的管理机制

刚接管中南医院病区,金元哲带领队员们对病房环境以及院感管控各项细节进行了解,并率先推出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在翻看每位患者的病例后,他决定要对所有患者进行精准分层,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金元哲对病区里每位患者的治疗情况了如指掌。不仅如此,金元哲还不断加强和落实最新诊疗方案,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并保持了零死亡率。


“接管病区时,共有开放床位56张。患者年龄从13岁跨越到93岁,以普通型新冠患者为主,部分为并发复杂基础疾病的病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个别患者因为疫情的影响,情绪不稳,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金元哲介绍道。


来到武汉的第十天,金元哲决定去探望中国医大四院前期驰援湖北的“亲人们”,“我要让我的队员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金元哲口中的“温暖”便是建立援鄂医疗队员关爱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组织护航”,确保他们在援鄂医疗一线持续健康地投入战斗。


“深入疫区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需要克服心理上的变化,还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他们不仅要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还要帮助患者、安慰患者,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更需要我们关注。”为此,金元哲积极与国家心理医疗队会谈,组织参与心理辅导“学会如何自助助人”讲座,给在一线奋斗的队员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句誓言的使命 一首续写的战歌

圆满完成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救治任务后,经过短暂休整,金元哲及队员们在3月15日正式接管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病房9病区,使得劳顿了近两个月的当地医生得以休息。


有一句话金元哲一直挂在嘴上:“党员要在这种特殊的时期冲在前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是说说而已。”疫情面前,他也是这样去做的,感控培训、搬运物资、进入红区查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和医疗队的转战,“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成了医疗队员内心的誓言。“党员不仅要冲在最前,更要坚持到最后。”金元哲说,疫情到了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他做好了最后撤离的准备,雷神山的战“疫”,不胜不归。

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病房9病区内有床位48张,接管时有住院患者39人,其中危重症患者3名,重症患者13名。“这里将近一半的患者都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肿瘤等病症,这给治疗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金元哲说:“所以我带领大家对所有患者深入细致查房,重点保证危重症及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虽然难度大,但我并不担心,因为我对我们的医疗团队有信心,有底气,他们的专业力量非常强大。”说起这些,金元哲的眼眸闪烁光芒。

武汉雷神山医院累计治愈患者超千人,当第1000名痊愈患者从9病区出院那天,金元哲带领的辽宁医疗队给出院患者写了一封《“辽”表寸心 温暖祝福》的信,“辽”表寸心,送上温暖祝福。


一名长者的担当 一份待完成的愿望清单


4月1日这天,是金元哲与队员们圆满完成任务返程的日子。当他坐上开往机场的大巴车时,长长地吁了口气。“对我而言,能把这些队员们平安无恙、一个不少地带回来,心里的大石头就算落地了。”


回来的路上,金元哲莫名地被这样一句话戳中了泪点:“呀!原来武汉这么漂亮,太美了!”这是坐在他身后的两名护士说的,可这句话却让金元哲心里酸酸的。是啊,武汉这么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却没来得及在樱花树下闻一闻它的芳香便要离开这里了,等疫情结束,他真的很想带这些孩子们再来看看这一路的芬芳……


疫情结束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返回工作岗位,与中国医大四院的“战士们”共同在恢复生产的工作中尽把力,还想带着妻儿去探望身在异乡的父母,他想他们了……他们更想他。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第一临床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四十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