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出成效——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李明玲
“十三五”以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平台条件、优化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5月25日,我们采访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李明玲教授。
陈小波:2019年全校科研到账经费1341.8万元,其中化材学院到账经费284万元,请介绍下近几年你们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做法。
李明玲:“十三五”期间,化材学院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是科研到账经费的增长,连续3年,科研到账经费增长率都保持在100%以上,2019年度到账284万元,科研到账经费目标完成率高达149%。
尤为可喜的是,我们取得了一批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首先科研立项喜获丰收。2019年,化材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尹艳君博士的《基于电泳沉积技术新型铝热剂薄膜构建与强化技术研究》获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其次,近三年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近50篇。再次,教师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4项,授权13项。
良好局面的出现,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科研工作。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讲,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让“科研兴院”观念深入人心;积极协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各种必要保障;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类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开拓教师学术视野,外请专家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提高教师项目申报命中率等。二是严把进人关。学院每引进一名教师,都依规进行考核,并由集体研究决定,宁缺毋滥,保证质量。三是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关爱新教师成长。为每名新进教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帮扶指导,提升其教学与科研能力。如我们2018年引进的尹艳君博士在2019年就获得国家青年基金的立项,充分说明了化材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效。四是充分发挥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带动作用。2019年柔性引进二类人才3人,带领了一支“多孔功能材料化学”博士团队,围绕新材料制备及其在环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开展研究。
陈小波:科研成果的取得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近几年,你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如何?
李明玲:化材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举措开展此项工作。一是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近三年,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士7人;另外,柔性引进二类人才3人。二是加大了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师外出访学、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近三年,委托培养博士6人,已有2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国内访学,1人国外短期进修,15人参加企业挂职锻炼。三是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聘请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学院现有外聘教师20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现有的63名专业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2人(占比51%)、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占比32%)、通过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30人(占比48%)、首批校学术带头人3人、青年学术骨干3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这支队伍的职称、学历、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断壮大和优化的师资队伍,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陈小波:连续几年,化材学院考研录取情况可谓是一枝独秀,今年化材学院考研上线人数更是达到120人,在这方面你们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李明玲:近3年化材学院学生考研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每年录取人数占全校总数的近三分之一。2018年录取85人,2019年录取93人,今年的研究生复试尚未结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院共有120人上线,部分学生已通过复试。“十三五”以来,我院共有300余名毕业生被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源自学生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与我院持之以恒抓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分不开。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课程内容与教学改革力度,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所以我院学生在面试环节普遍表现较好。此外,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我院学生的科研潜力也得到众多高校导师的肯定。我院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较为浓厚的考研风气,如从新生报到之日起,在迎新现场,我们就突出宣传了我院学子的考研传统;在新生的专业导论课上以及专业课上,学院教师也有意引导学生及早树立考研的目标;每年召开优秀考研学子报告会,通过朋辈的示范引领,鼓舞下一届学生考研信心。此外,对于考研学生,我们在其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充分的人文关怀,如安排专业教师就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复试的技巧等环节一对一帮扶指导,积极发动全院教师为学生调剂提供信息、指导和帮助等。让我们深感欣慰的是每年都会有很多往届考研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帮助,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陈小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化材学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李明玲:化材学院采取“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两个强化,促成三方融合,实现四个提升”的工作思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其主要做法就是以校企合作为主线,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三方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服务地方能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保障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近三年,我院学生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60项;主持企业科技孵化基金项目26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安徽省生物标本大赛、安徽省化学竞赛、安徽省双百大赛、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赛事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70余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获安徽省“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1人。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我院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近30个(其中获省级立项建设的实习基地3家),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在产教融合方面,重点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深入合作企业了解其需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提升实践教学比重,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改革、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来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体化建设。每届学生大三学习结束后,就会有很多企业来院宣讲,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另外,学院面向企业征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论文指导教师,使学生可以一边实习,一边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学生留在实习企业就业打下基础。
陈小波:化材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明玲: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化材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秉承“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始终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中心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我院“十三五”期间研究出台的若干改革举措,一是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研究体系、教学考核评价体制、教学保障体制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二是聚焦信息化、合作化、个性化的教育改革趋势,把教学改革进一步聚焦在新的课程体系建构上和教学方法革新上,积极推进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凝练核心课程、强化文化基础、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在教学保障体系上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加强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两支队伍建设,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把重视教学、重视培养落在实处。“十三五”期间,我院获得校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立项61项,其中,省级一流(品牌)专业、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各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1项。
另外,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将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目前已有25项教科研成果进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小波:化材学院在服务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李明玲: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组建研究团队,通过选派教师挂职、项目攻关、平台共建、联合申报项目等多种途径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企业输送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做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坚强后盾。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根据产业需求,积极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把探索工作做在厂房里,把研究论文写在大地上,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学院获横向项目立项近20项,成果转化1项,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个,校企联合申报三类以上课题4项,以我院教师带头、联合合肥精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组建的“油气钻探装备陶瓷核心部件产业创新团队”获批2018年度庐江产业创新团队,“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安徽省教育厅立项。2017-2019,连续3年获得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均是立足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产品升级的技术保障的,如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陈小举博士在挂职砀山县县长助理期间,申报并获批的《砀山高品质黄桃罐头绿色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陈小波:学院工作中尚有哪些不足,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思路或打算是什么?
李明玲:总体来说,十三五期间在各方支持和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教科研团队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继续创新等等。习总书记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十四五”期间,化材学院将继续发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作风,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突破,用实际行动践行岗位职责,推动学院事业不断发展。
采访手记:近几年,化材学院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科研到账经费增长迅速,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考研录取连续数年位居各学院之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源自于校党委的正确领导,院党政领导的齐心合力,源自于全体教职员工的兢兢业业!“十四五”期间,化材学院将继续秉承“明德、笃行、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不骄不躁,力争“更上一层楼”!(文/陈小波 图/受访单位提供 审/余洁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出成效——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李明玲
相关推荐
- 化材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校园清扫活动
- 旅游管理学院开展“建党百年、诵读经典”晨读活动
- 旅游管理学院组织召开学习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会议精神研讨会
- 工商管理学院召开学风建设月启动仪式暨“我与书记院长面对面”交流会
- 巢湖学院学子在第十五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 外国语学院在2021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取得新突破
- 肩负党员担当 做好线上教学云服务—记电子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凌景
- 审计处召开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咨询服务单位约谈会
- 机械工程学院开展“诚信、感恩、担当”主题教育月活动
- 经法学院教师应邀赴巢湖市城市管理局举办执法培训
- 工商管理学院召开春季双选会
- 巢湖学院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会议
- 鸣奏青春旋律 抒写运动乐章 经济与法学学院举办第二届班级对抗赛
- 数统学院再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推进会
- 巢湖学院举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班
- 经济与法学学院召开优秀学子宣讲会
- 工商管理学院召开辅导员专题工作会议
- 北大未名(合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到化材学院举办实习就业宣讲会
- 旅游管理学院举办优秀学子风采展
- 信息工程学院赴合肥实习实训基地看望实习生
新闻公告
- 巢湖学院召开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务虚会 03-17
- 化材学院辅导员走访宿舍传递关爱 03-16
高考招生
- 巢湖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巢湖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