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人文学院在把握时代特征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微平台上的微课堂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探索,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文学院从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入手,坚持改革创新的育人方式,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机制,借助网络平台,以微平台微课堂的形式,构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美学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平台上的微课堂是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在线小课堂、论坛、专题讲座、答疑为主要形式,通过建立微课堂、微论坛、微讲座”等“微阵地”,利用“微时间”,学习“微知识”,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教育与弘扬主旋律、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结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研究与探索。以微信及公众号的“微对话“微研讨”“微主题”打造“三微”阵地,提供随时随地进行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场所。由于美学涉及生活的场景无处不在,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都可以纳入美学的视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融入到三微中,设置美学意识形态教育教学重点,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章节内容进行整合,将学生关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设置成为“微对话”,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时进行纠正。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倾向性的疑惑问题,设置“微研讨”,让学生在发言和评论及相互论辩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升理论认知为目标设计“热点+微主题”的正向引导,例如“郑爽弃养+美的社会性法则”即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导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美的本质和美的社会属性,提升理论认知的同时能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三微阵地的思想内容建设以十五分钟以内的内容为主,以适应学生快速流览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方式。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方式,当下是互联网的时代,搭乘网络便车,顺应学生发展特点,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微学习”,是创新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
(审稿:赵剑鹏 网络编辑:韩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文学院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探索
相关推荐
- 我校学子获“陕西好青年”荣誉称号
- 【学院战“疫”快报】附属学校及时召开班子(扩大)会议 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专题工作视频会精神
- 地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观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
- 人文学院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探索
- 附属学校党总支赴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 经管学院本科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 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工作干部值班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 校庆系列讲座(41讲)暨 “虹”学讲堂(271讲)举行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员卢麾作报告
- 建筑学院师生支部联合开展渭南参观学习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 韩国仁荷大学李哲熙教授应邀访问我校工程机械学院
- 工程机械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组织部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 【学院战“疫”快报】建筑学院工会开展“争做雷锋式教职工,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志愿服务活动
- 运输工程学院召开校友会代表座谈会
- 2020年第三次实验室工作例会召开
- 长安大学赴陕西周至“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乡村发展”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保卫处联合多部门开展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 机关青年赴延安子长市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Frank·Petzold教授到建筑学院访问交流
-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赴浙江合作办学机构交流调研
- 我校申报项目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二等奖
新闻公告
-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第六期)举行 03-14
-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获得多项表彰 03-14
- 我校2022年第一次实验室工作例会召开 03-11
- 学校召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会议 03-11
- 我校召开第四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03-10
- 国际教育学院与湖南传媒召开交流座谈会 03-10
高考招生
- 长安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长安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