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赵祥模教授主持完成的“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为赵祥模、马建、贺拴海、程磊、宋宏勋、赵煜、宋焕生、袁卓亚、黄福伟、张建。主要完成单位为长安大学、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长大公路工程检测中心。
项目针对道路与桥梁智能检测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通过12年的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对称式激光位移检测方法和基准传递与多传感器融合检测方法,研发了高精度、高可靠、抗干扰性强的激光位移系列传感器和多功能激光路面检测系统,实现了道路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车辙、磨耗、跳车、变形类病害的高速动态检测。发明了长寿命、高亮度、低功耗多路同步配光、多路聚焦LED连续配光和频闪配光系统,解决了野外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路面与桥梁表面全天候高清成像检测难题。首次研发了道路与桥梁检测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发明了具有测强、测缺、测厚功能的混凝土结构层析成像检测系统及分析算法,实现了道路与桥梁混凝土结构三维数字成像分析。提出了面向道路与桥梁几何形态、结构参数、外观损伤、内部缺陷和预应力缺陷等方面的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方法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开发了评价软件系统。研发了道路与桥梁质量检验、性能检测、安全评价成套技术与系列化检测装备,实现了道路与桥梁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智能化检测。依托该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了3种类型36个型号的道路与桥梁智能检测系列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主持和参加编写了7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完善了我国道路与桥梁检测评价标准体系。项目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6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69篇。项目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在我国10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并通过合作企业出口到多个国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成果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对我国道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校深刻把握国家科技布局新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主战场,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持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产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为促进国家及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审稿:韩玲 网络编辑:韩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关推荐
- 附属学校召开庆祝2020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 铜川市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 建筑学院“创新景区防疫·筑梦时代责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 校长沙爱民应邀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
- 工程机械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读书班举行
- 我校获批155项“陕西省科学计划项目”
- 彭建兵院士赴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考察调研
- 【学院战“疫”快报】同心战疫 云端笃学 —— 建工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召开新学期线上班会
- 长安大学迎来第三批学生返校复课
- 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低碳生活 旧区新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土地工程学院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
- 经管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 外国语学院组织各党支部及师生参观新校史馆
- 2020年新教工岗前培训开班典礼举行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学习“四史”系列讲座
- 乘风破浪扬帆起 凛冬越尽待春来 ——长安大学2022新年致辞
- 千灯共燃照耀长安,信息同心共克时艰
- 校庆系列讲座(68讲)暨“虹”学讲堂(298讲)举行 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程建远作报告
- 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不忘初心 探迹延安”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虹”学讲堂举办第212讲 我校司马文妮老师作报告
新闻公告
-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第六期)举行 03-14
-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获得多项表彰 03-14
- 我校2022年第一次实验室工作例会召开 03-11
- 学校召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会议 03-11
- 我校召开第四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03-10
- 国际教育学院与湖南传媒召开交流座谈会 03-10
高考招生
- 长安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长安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