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民乐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成功举办红色1+1系列活动之一:《回首“新冠”》专题讲座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9月15日下午,我校民乐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携手北京协和医院工会成功举办红色1+1系列第一场活动——《回首“新冠”》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王京岚教授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由民乐系党总支副书记王磊副教授主持,民乐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韩钟老师、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一老师及各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等到场学习。
王京岚教授从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总体情况概略谈起,结合他在ICU病房的主要工作、压力困难、心路历程以及对于“新冠”的认识思考,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精彩的思政课。他首先分享了2020年初,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医疗队于1月25日(年初一)接到通知,1月26日(初二)当晚抵达武汉,到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十三日内的真实情况,以及关于病房的土木改建、医护综合团队组成等背后的细节与故事。结合具体事例,他就病毒的概念、新冠病毒的特点与治疗方案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讲解。 他特别用几个词概括了至今仍记忆深刻的困难:“失明”、缺氧、寒冷与动作的变形。护目镜的雾气、冬天身着防护服被汗水浸湿的寒冷、以及隔着数层手套操作设备等挑战。他直言,这是当时全体医护人员普遍遇到的难题。作为团队中最年长的人,王京岚教授一边全身心投入工作,一边时刻安抚同事,所有人汇聚合力,克服一切难题,奋战在挽救生命的一线。
最后,王京岚教授以“一个病人给我的启示”引入他对于抗疫的相关思考与独到见解,他用一句话为本场讲座进行收尾:“我们都可以是英雄,我们都具有做英雄的潜质,这就是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不管遇到多难、多苦,总能屹立不倒的原因。”这句话也让在场的许多同学印象深刻,现场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王京岚教授致以敬意。
在互动问答环节,学生就公共卫生管理、疫苗接种、居家防疫措施等内容踊跃提问。从“不同国家的疫情防控对比”到“基础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关系”,王京岚教授一一予以回答,并不时顺延同学的话题展开讨论,予以启发。
讲座结束后,王磊副教授特别向王京岚教授表示感谢。他提到,王京岚教授的讲述让我们更加理解什么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含义。相信在场师生能够从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中获得对未来学业与工作的深刻启示,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思考未来如何立足专业,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义通过本场讲座详尽的真实案例得到生动诠释。在场师生对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认知。白衣战士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身影,通过讲述、画面与场景深入人心。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从完全不同的视角理解了使命与责任的真正含义。
本科21级1班团支书 秦初象:
疫情期间,我也曾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创作抗疫乐曲,为抗疫大局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但相对于王教授亲身赴鄂、直面生死的壮举,显得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今天,学校能够开学、商场可以购物、各行各业得以欣欣向荣,都是以王教授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们为我们创造的,我认为,在抗疫工作面前,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科三年级中共预备党员 沈可欣:
回首“新冠”,我们依旧震撼万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一群不畏惧病苦的逆行者,守护保卫着我们岁月静好的生活。随着二月份疫情的大爆发,死亡率不断提升。年轻的护士、医生在那样的情形下情绪低迷,而王教授身为最年长的教授,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冲锋陷阵在一线救援工作。在寒风瑟瑟的冬天里,所有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都如同泡在冷水里一般;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大家都靠着一股子毅力在坚持!在听到王教授为我们讲述他们当时的事迹,字字句句都使我感到无比震撼!在那一刻,我内心无比感触与感动,只想对他们说一声感谢您们!谢谢您们不畏生死为我们冲锋陷阵,打赢这场“战争”!
研究生二年级中共预备党员 黄紫沐:
作为被派去支援武汉疫情的呼吸科专家,王教授最大的感触便是新冠病毒的复杂。作为从未见过的新型病毒,专家们初次接触时那无措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英勇的医护人员们面对这未知的病毒威胁,并没有丝毫的恐惧,而是争着抢着要去最危重的ICU病房,王教授幽默地说,那场面仿佛是“刀光剑影”一般。听到这样的形容,我们的内心只涌动着一阵阵的感动,这就是我们中国可爱的医护人员,在面对如此凶险的疫情,想到的只有奋不顾身,死而后已。正是因为有这些英勇的医务人员无私的付出,我们才能因为疫情的逐步稳定,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研究生三年级中共党员 张婉嫕:
回首“新冠”,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的王京岚,在讲座上通过讲授事例,将医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与伟大情怀极致展现。国家援鄂抗议医疗队从1月26日-4月15日紧张的80天,面对起初高达65%的病死率,所有医务人员都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懈战斗,那就是挽救更多的生命。如事实所见,在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期间,电视屏幕那头的他们,暂别家人,置自己安危于不顾,深入病患,夜以继日的工作。多么坚定的信仰,崇高伟大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他们的作为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榜样。致敬英雄!
研究生二年级入党积极分子 薛颢:
王京岚教授回顾了自己作为援鄂抗疫医疗队成员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抗疫时期的动人故事,其中多个场景令我非常敬佩与感动。讲座中王京岚教授也提到了“面对疫情,怕不怕?”这估计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王京岚教授给出了三点回答:1、不去想这个问题。2、没有退路。3、人生的理念。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风险,从不放弃、从不退缩、从不止步,百折不挠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必须要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我们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民乐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将与北京协和医院工会将持续开展“红色1+1”活动,推动学习实效向实践成效的转化,持续拓宽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在学思践悟中夯实思想根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民乐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成功举办红色1+1系列活动之一:《回首“新冠”》专题讲座
相关推荐
- 暖人心 | 致中华文化促进会的一封感谢信
- 喜报 | 我校管弦系附小、本科学生荣获国际比赛大奖
- 喜报 |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多名学生荣获第八届“上音院社杯”音乐评论“学会奖”、 第九届“上音院社杯”音乐书评奖
- 集思广益 共谋发展——首届全国古琴专业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 停课不停学丨管弦系刘洋老师带领学生长号练起来!
- 第二届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5.23艺术节 | 6月8日系列展播
-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度音乐人工智能博士后招收简章
- 碰撞与交汇——第二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名参会人员入选名单
- 深入一线助力脱贫攻坚 ——中央音乐学院秦文琛副院长深入河北威县开展调研
-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地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公益行动
- 迪里拜尔教授再次出演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
- 第二届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5.23艺术节 | 6月15日系列展播
- 我校党委书记赵旻率队赴青海化隆推动定点扶贫工作
- 走进基层一线 宣讲深入人心 ——校领导全体成员调研指导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并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中绽放|央音优秀毕业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有感
- 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音乐治疗志愿活动问答
- 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管弦系师生赴部队进行文艺演出
- 我校与意大利驻华使馆联合举办《话中有乐:音乐解读与欣赏》线上系列学术活动
- 音符述党史 歌声传承红色基因 ———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庆祝建党百年合唱音乐会
- 喜报|我校附中学生获得多项比赛佳绩!
新闻公告
- 吴祖强教授送别仪式通知 03-16
- 《为你而来》——央音原创冬奥志愿者之歌正式上线! 03-16
- 吴祖强教授讣告 03-15
- 追思|社会各界沉痛哀悼和缅怀周广仁先生 03-13
- 周广仁先生讣告 03-07
- 中央音乐学院2022届毕业生网络专场双选会 03-04
高考招生
- 中央音乐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招生计划 08-04
- 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招生计划 08-04
- 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