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2019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

2019-11-24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网

11月22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与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承办、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的“2019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领导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Yarsi大学校长和印尼教育部前副部长法斯里·贾拉勒、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国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和印尼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约110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及研讨活动。本次论坛以“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进中印尼双边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印尼人文交流进行探讨。

郝芳华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与印尼人文交流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同时向来宾介绍了我校与印尼高校交流的成果。学校高度重视与印尼的交流合作,目前,华中师范大学与印尼14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印尼泗水国立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2013年成立了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2017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郝芳华指出,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周年之际,为献礼中印尼建交70周年,大力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打造两国青年交流精品化项目,谱写中印尼可持续发展进程正当其时。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丝路精神,发挥人文交流智慧,促进中印尼人文交流进一步发展。

闫国华认为,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建校情况、专业设置以及对外交事业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包括爪哇语专业的开设以及印尼语口语大赛等方面的务实举措。他指出,2016年,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在北京成立,为中印尼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的日益加深,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关系正处于良好发展的新时期,培养熟悉精通两国文化的人才是促进人文交流不断发展的良好方法。

法斯里·贾拉勒指出,印尼提倡多样化和包容性的教育,塑造民主、文明、包容的公民基本素质。基于多样性,产生新知识,满足新需求。他提出“提高国家发展质量需要建立教育资源框架,将教育与需求统一起来。“他认为,到2050年印尼将会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人文交流有更加全面的发展,我相信这将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交流将会惠及两国人民,这需要政府和民间企业都加入进来。

黄国斌介绍了湖北省的教育发展情况。湖北是教育大省,高等教育优势突出。近年来,湖北与印尼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推动双方合作,省教育厅曾举办多项活动与印尼进行人文交流。他指出,湖北与印尼的教育交流正面临新的机遇,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将继续加强合作,为两国交流提供人才支撑。

杨晓春指出,中国与印尼的友谊源远流长。中印尼合作之舟行稳致远,离不开两国民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中印尼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以来,两国人文交流取得长足发展。教育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持久性作用。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的成立为两国高校和智库间开展合作搭建了平台,双方通过联合科研、校际交流、互派学生、设立办学项目等为促进两国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夯实中印尼社会和民意基础,促进双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秀琚介绍了《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的基本情况。该书从教育合作、华文教学、经验借鉴、专题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印尼之间的人文交流进行了研究和展望,为继续加强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提供了指引。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印尼人文交流,将着力打造“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以期为增进两国“民心相通”提供智力支撑,共同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及高水平方向深入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和中国前驻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瑞典大使兰立俊先生就中印尼交往的新特点发表了观点。他指出,中印尼高层交往频繁热络,发展战略对接持续深入,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民间友好不断扩展,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希望双方能够持续扩展交流合作。印尼智星大学校长菲利普斯·普里奥·苏普罗布从软实力的权力资源角度,讨论了提升中印尼关系的具体路径。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以“充分发挥孔子学院桥梁作用,奋力推动中印尼人文交流”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印尼泗水国立大学教授苏光耀就“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投资发展进行了探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围绕“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进中印尼教育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发言。希望通过交流增进彼此对深化中印尼人文交流意义的认识,更有针对性地对中印尼人文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挑战进行研讨,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更加有效的举措,以教育领域为基础、以务实合作为抓手,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印尼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设,为中印尼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在下午的分论坛中,学者们围绕“中印尼人文交流与可持续发展:现实与愿景”、“华人华侨与中印尼合作”、“中印尼人文交流”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11月23日上午举行了本次论坛的闭幕式,印尼华裔总会执行主席黄印华先生、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安东·苏坦迪奥、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华裔中心研究员、联合创始人邱崇义先生对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总结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韦红教授做总结发言,她指出这次会议可以用“广”与“实”二字来概括。一方面,参会代表来源的国家多、行业广、研讨视角广、关注的人文交流领域广。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实实在在地对两国人文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一处处长丁连普在闭幕致辞中倡议提出,与会嘉宾应秉持以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重包容、合作共赢为基本遵循,以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人文交流理念,一步一个脚印深入推进中印尼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和双边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审读:丁连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19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