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新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进展、挑战与对策”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2019-11-03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网

11月2日,“新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进展、挑战与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荷兰、意大利、韩国、老挝等国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论中国国家治理的成就。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厚丰出席并为会议开幕式致辞。陈厚丰表示,中国正在努力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和更多的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外交流活动,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奉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华中师大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学校期待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品牌化,高端自主交流的常态化,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进行教育合作,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各国学者携手共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介绍了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将努力把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六位中外学者围绕“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基层治理”发表主旨演讲。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荣誉院长Louis Goodman作主题为《新概念:一个不断演进的世界秩序》 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1世纪的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他着重介绍了区域公共产品的国际问题。他认为在现在的复合型世界体系中,世界秩序的进一步演变应该是以G+合作的方式发展而不是霸权或混乱无序的状态。

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项继权做题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重构》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农村基层治理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基层治理提出新的理念、目标和要求。农村基层治理的国家导向、领导体制、组织体系、监督体制、政社关系、乡村关系及运行机制等都已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出现结构性和历史性的变革。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重构任重道远。我国需要继续努力,我们也有信心做出更好的改变。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Andrew G. Walder做题为《治理经济:中国模式的鲜明特征》的主旨演讲。他主要对中美经济治理的差异从治理、金融体系、公司制度、应对经济危机的制度、债务等不同切入点进行分析阐述。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前副校长Willem Janse做题为《宗教“中国化”经验与荷兰穆斯林的本土化》的主题演讲,他提出在深入学习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宗教“中国化 Zhongguohua”( Sinicization)的重要思想后,以荷兰穆斯林的本土化(Bentuhua, Localization) 为例,论述如何通过伊玛目等社会中介以及多种综合手段来引导受激进思想影响的青年人改变思想,从而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的社会做出贡献,进而有益于国家治理,并最终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CSFM)。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许耀桐做主题为《国家治理:从“单一治理”到“跨界治理”的发展》 的主题演讲。他对习近平主席关于跨界治理的论述进行重点解读,并对跨界治理的内涵,推进重点进行讲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进展、挑战与对策”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