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桂子人与树 《桂子山上的树》新书分享会举行
10月13日,《桂子山上的树》新书分享会在利群书社举行。文学院教授、文艺理论家王先霈,《桂子山上的树》作者、文学院教授晓苏,文学评论家金立群,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清和,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宪,湖北省散文学会会长董中锋,洪湖市作协主席陈远发,武汉市黄陂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翟锦等嘉宾以及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出版社负责人出席,图书编辑、学生、读者等近四百人参加。
分享活动现场(欧阳行知、陈浩伟摄影)
“我不是桂子山上的一棵树,我只能算桂子山上的一株草。”八十岁的王先霈先生讲述桂子山上的故事之前这样说道。他希望同学们以晓苏老师的书为参照,有机会也写写桂子山,尤其是桂子山的路。“桂子山上的很多路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修的,这里的路、花、树都是桂子山人几十年辛苦创造出来的。”“桂子山上的路不仅是指走的路,还是成长之路。”他愿桂子山的学子都能走好求学、做人的路。最后王先霈引用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叙小修诗》中关于佳作与疵处之语,倡导“求真”的文风话风,“说真心话,本色独造的东西才是文学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王先霈教授讲述桂子山的故事(欧阳行知、陈浩伟摄影)
“文学创作要本色,不要人设;要用眼睛,不要用滤镜;要有温度,不要造热度。”金立群重点谈了《桂子山上的树》给读者的三个启示。在讨论“无滤镜不风景”时,他列举了晓苏老师写石头时怀着一颗平常心的例子,认为其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描写事物的真切。“创作时只有自己的眼睛才会发现魅力,用滤镜只会看走眼。”
金立群教授推介新书(欧阳行知、陈浩伟摄影)
晓苏讲述了创作《桂子山上的树》的历程。他介绍写这本书的最初灵感来自校出版社社长、好友周挥辉的一句话:“一所大学好不好,看这所大学的树高不高、粗不粗就知道了,树高树粗说明这个学校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据悉,之所以取名《桂子山上的树》,是因为本书里面收录的同名单篇文章系晓苏2015年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演讲,影响甚广,可谓其散文的代表作。
晓苏教授分享本书创作故事(欧阳行知、陈浩伟摄影)
《桂子山上的树》是晓苏的首部散文集,分人与事、山与水、谈与话、感与言、序与跋五辑,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散文佳作44篇,220千字,涉及故土亲情、地域风情、创作感悟、文艺评论等。
本次分享会由校出版社、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湖北省新华书店联合主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情系桂子人与树 《桂子山上的树》新书分享会举行
相关推荐
- 第二届孙中山思想及行谊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举行
- 食堂外卖冬日行 便捷服务暖人心
- 体院女子800米开跑 李青容拔得头筹
- “益利乐生”奖教学金捐赠仪式举行
- 学校召开2022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
- 教育部官网报道我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 我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 化学学院离退休党支部荣获湖北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称号
- 中国银行内蒙古、湖北分行来校调研
- 学生女子组100米火热开跑,物院赖子淇摘得桂冠
- 马敏、徐勇获“荆楚社科名家”荣誉称号
-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 力度不减 标准不降 学校开展“五一”节前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大检查
- 《人民日报》报道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工作
- 凝聚校友力量 学校走访校友、校董企业
- 郝芳华校长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粒子所支部讲授专题党课
- 我校2019年度新进教师校本培训开班
- 我校召开2019年基金会工作会议
- 校领导带队赴渝推进市校合作并看望校友
新闻公告
- 教育部网站推介我校探索推进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03-16
- 校党委第六轮巡察情况反馈完成 03-16
- 校领导带队赴培训中心考察调研 03-15
- 学校开展新任分党委副书记专题培训 03-11
高考招生
-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