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作品展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12月14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我校图书馆和非遗研究中心参与协办的《“新征程 正青春”第十六届武汉市高校艺术节——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作品展》在图书馆主馆阳光大厅开展。
此次展览为期三天,从12月14日展至12月16日
此次展览邀请了武汉剪纸、汉绣、楚风布画、毛线编织画、京剧脸谱、微雕、篾扎风筝、砚雕、泥塑、传统插花等武汉市各区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与,征集了百余件优秀非遗作品进行巡展。展出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具有浓郁楚文化特点的代表性非遗项目“武汉剪纸”是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使用剪刀、雕刀极为考究,善用适形构图和点题文字来表达内容,既有北方剪纸的浑厚、粗放又有南方剪纸的灵秀和纤细。“武汉剪纸”的传承人沈松柏,将他的诸多代表性作品带到了现场,刻画精细的《百鸟图》,展现时代情怀的《魅力武汉系列》等,无不彰显出大师的高超技艺和家国情怀。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汉绣作品色彩浓艳,构思大胆,画面丰满,具有装饰性的美学价值,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素有“江城十大巧娘”之一的“汉绣”传承人王燕,对汉绣中最具特色的盘金彩绣运用娴熟,熟练掌握汉绣中独创的蹦针绣法,绣制的龙鳞、鱼鳞纹灵活多变、富有朝气,所创作的刺绣作品既保持了传统汉绣的特征,又体现了时代的风格。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微雕艺术传承人史立峰带来的微雕作品,在5*2cm平面空间里展现出水浒人物108将,所做的立体微雕《弥勒佛》创大世界基尼斯最小佛像世界纪录;其作品《五百罗汉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六孔佛珠》获国家专利。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微雕艺术,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玉石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刻字、绘图,被历代称之为“绝技”。该技艺以其特有的难度在当今社会鲜有艺术家涉入。
栩栩如生的泥塑、具有地域美术风采的楚风布画、国粹经典的京剧脸谱、独具匠心的砚雕,以及毛线编织画、篾扎风筝、传统插花等众多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非遗代表作品静候观者们的到来。
(审读人:张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武汉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作品展进校园
相关推荐
- 喻发胜教授应邀参加中央指导组专家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 恽代英菁英学校赴武汉市新洲区红糖小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 老教授深情寄语文学院毕业生:“奋起四方之志”
- 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筑牢校园安全底线
- 首期“同心论坛”举办 搭建学校统一战线工作新平台
- 学生男子组5000米激烈开赛 陈暄宇荣获冠军
- 我校2020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
-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土地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 学生组男子400米决赛落幕 许光耀力拔头筹
- 我校学子参加“红色基因传薪火 桂山桃李育英才”快闪活动
- 学校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推进会议
-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 校友创业项目CY互联举行武汉启动会
- 【疫情防控】《有机化学》课程组:群策群力让学生“有机会,会有机”
- 人勤春来早 科研一线忙
- 我校组织参加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
- “校魂”建设工作研讨会召开
- 我校校友捐资百万 设立“禹裔宏贵”教育基金
- 桑榆情浓夕阳红 学校为老同志集体祝寿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胡豫教授来校作报告
新闻公告
- 教育部网站推介我校探索推进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03-16
- 校党委第六轮巡察情况反馈完成 03-16
- 校领导带队赴培训中心考察调研 03-15
- 学校开展新任分党委副书记专题培训 03-11
高考招生
-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