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启动 为中小学实践教育装上科研“引擎”

2020-11-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网

11月13日,《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课题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议室开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斌柏,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我校副校长彭南生出席课题开题会。开题会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主持。

《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课题是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我校联合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将从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体系两方面入手,分为理论政策、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等五个专题,历时三年时间。

课题组秘书长(兼信息化组组长)陈冬新教授围绕创新课题管理与成果应用机制,从构建课题研究数字化平台、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每年度推出《中国中小学实践教育黄皮书》等角度,解读研究成果管理与应用路径,并就实践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谈了初步想法。

课题实践指导组组长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研究员及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孙芙蓉教授,课题评价组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评价处处长张珊珊研究员,课题理论组组长中国教科院教育督导评估所所长张宁娟研究员,课题保障组组长安徽工程大学体验产业学院院长薛保红教授及宜昌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翟秀刚研究员、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程楠研究员等,分别从中小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研究、评价体系研究、保障体系研究等方面谈了各子课题的研究重点与研究计划。

顾明远对课题研究的重大实践价值进行肯定,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针对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创新研究机制表示认可。他认为,这种新型研究机制能为中小学实践教育的探索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更及时的、更接地气的专业化指导,也符合教育部关于新时期教研转型的精神。他建议,实践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实践技能,而且要促进青少年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题研究要重点聚焦“社会实践教育”,要突出实践教育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

当前,中国教育正在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如何更好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价值,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时代命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构建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明晰实践育人的地位、作用、内容和路径,是课题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所在。

(审读人:刘中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启动 为中小学实践教育装上科研“引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