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民先生百岁寿诞 众弟子四世同堂共庆贺
本网讯8月31日,农学院老教授杨作民先生迎来百岁寿诞,小麦育种中心众弟子“四世同堂”为他在新楼2060会议室举行百岁寿诞庆典。校长孙其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出席并为杨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孙其信首先代表学校对杨作民先生百岁寿诞表示祝贺。作为杨先生深耕教育、科研数十载的学生之一,孙其信同参会老师和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跟随杨先生学英语、学抗病、做研究的故事,深情讲述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他表示,杨先生不仅是科研成就卓越的大师,更是广大师生的人生导师。一是杨先生潜心教学、关爱学生的大师风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典范;二是杨先生豁达的人生态度,时刻感染着学生们,教会大家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三是杨先生矢志不渝、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始终坚守小麦抗病研究事业的初心,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了“第二线抗源”,为我国的小麦抗病育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日会上,戴景瑞、蔡祝南、王志民、宋印明等众同事和弟子纷纷为杨作民先生贺寿,他们深情回顾了和杨先生一起工作或跟从杨先生学习的感受和收获。他们在发言中表示,杨先生德高、仁厚,乐观、豁达,待人真诚,平易近人;关爱学生,宽严相济;治学严谨,唯真求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为青年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谈到杨先生人生的豁达态度,科研的执着追求,对学生亲如子女,对后辈关心爱护,大家表示都是杨先生精神传播的受益者,也是他科技成果的受益者。
农学院院长金危危代表农学院祝福杨先生生命之树长青。他表示,杨先生几十年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小麦、作物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生对科学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让晚辈们受益终身。
杨作民先生对各位同事、亲友、弟子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说自己碰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团队。他表示:“在百岁这一鲜有的人生里程碑面前,回首过去,所幸从未有遗憾。”
孙其信代表众位嘉宾为杨作民先生送上贺礼“如意寿桃”,祝福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并现场诵读了小麦研究中心共同创作的贺寿词。其他亲友、弟子也纷纷献上用心准备的礼物:贾继增夫妇亲手绣制的“寿桃”画卷、张文绪先生手书的两幅“仙寿”等,满载众人对杨作民先生的美好祝福,祝愿先生“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在众人的簇拥下,杨作民先生切开生日蛋糕,女儿杨芳替父亲将蛋糕送给与会嘉宾,寿诞庆典在分享蛋糕的喜庆中落下帷幕。
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主持庆典。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山东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科院等单位及校内各单位的杨作民教授的同事、亲友、弟子参加了庆典活动。
杨作民1921年8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44年至1948年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学习,并获理学学士学位。曾任教于青岛山东大学农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57年调入我校。主要从事小麦抗病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杨作民和他的同事们首先提出了“第二线抗源”的概念,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搜集、筛选、分析、遗传研究和转育等5个环节的工作体系,他们不但通过国内外协作引入大量抗病资源,而且将筛选和转育所得无保留地、主动地分发给各育种单位,对我国小麦抗病育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杨作民曾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加翻译小麦育种和抗病性著作8部,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杨作民教授毕生从事小麦抗病遗传育种研究,在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和小麦育种资源的搜集、鉴定、保存、利用和亲本组合选配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从国内外搜集了大量育种材料,保存于我校,为我校的小麦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无私地向国内外发放小麦育种材料,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尊敬,被同行们誉为“小麦锈病白粉病二线抗源之父”。 (欧阳永志 潘彩清/摄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杨作民先生百岁寿诞 众弟子四世同堂共庆贺
相关推荐
- 人才强校 | 李媛研究团队在脂肪靶向辣椒素纳米递送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 人事处人才办党支部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
- 奋进攻坚2019 | 人发学院召开学院工作会议部署落实2019年学校工作会议精神
- 校长孙其信带队赴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洽谈合作事宜
- 我校师生参加康奈尔大学“数字农业编程大赛”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养殖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研发” 项目通过课题综合绩效评价
- 动物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见面会暨开学典礼举行
- 专访 | 校团委书记范大年:发挥引领作用 引导师生以实际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同心战“疫” |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抓防控 保运行 全力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
- “浓情重阳 致敬前辈”动科学院师生观《长津湖》电影,忆英雄故事
-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一行到学校调研
- 科研院党支部联合农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观影爱国题材电影《长津湖》
- 我校研究生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综合能力提升专题班第一周课程顺利进行
- 45位同学获得第五届戎易奖学金
- 宁秋娅书记召集分管部门谋划新学期工作
- 校团委传达学习学校工作会议精神
- 农大,永不说再见 | 秦淑静:一篇与石羊河结缘的故事
- 张福锁院士入选“2020北京榜样”七月周榜
- 战“疫”简报(第33期) | 中国农业大学“四到位”守护离退休教职工身心健康
- 理学院党委开展“如何将学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更好融合”主题研讨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