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锁院士入选“2020北京榜样”七月周榜
本网讯 近日,“2020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每周人物榜”发布七月第二周5名周榜人物,张福锁院士入选周榜。
“2020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活动于5月起进入推荐上榜阶段,重点开展“2020北京榜样”选树张榜,举行抗击疫情“北京榜样特别奖”评选表彰活动,年底前组织“为榜样点赞”活动,举行颁奖典礼隆重表彰年榜人物。活动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筹办冬奥会等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深入打造北京榜样金字品牌,壮大榜样队伍,扩大榜样影响,涵养首都“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文氛围,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周榜人物事迹
张福锁:帮扶队伍生根“科技小院”
张福锁,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国农大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主任。
自2009年起,张福锁每年300多天扎根贫困和低收入村带领师生创建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的“科技小院”,培养“永久牌”科技农民零距离扶贫。10年来全国25个省市已建127个“科技小院”覆盖45种作物产业,示范面积上千万亩,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增收节支793亿元。
市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自2009年起,带领师生每年300多天扎根农村一线,先后在河北曲周和广宗、吉林梨树和通榆、内蒙古武川、陕西洛川、新疆和田、云南镇康等地的贫困和低收入村创建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经过10年努力,先后在全国25个省区建立了127个“科技小院”,覆盖45种作物产业,示范面积上千万亩,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与42家合作社和企业紧密合作,推广应用技术5.66亿亩,增加粮食生产3300 万吨,减少氮肥用量120 万吨,增收节支793 亿元。俞正声同志指出:“中国农大到基层产学结合、服务三农走对了路子。”
张福锁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齐静同志带队赴农大和基层联系点密云区西邵渠村调研期间,将统一战线人才优势、“科技小院”帮扶模式与西邵渠村发展需求对接,2018年5月17日,促成首家“北京科技小院”在西邵渠村揭牌,“北京科技小院”科技帮扶项目正式落地。按照“可推广、可拓展、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北京科技小院”成为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帮扶综合平台。张福锁同志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张福锁和农民在一起
实现服务模式“四零化”,培养“永久牌”科技农民。一是打通交流屏障。高校师生或科研人员驻扎“北京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住在小院随时找得到,下到田里随时解难题,实现“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紧扣科技帮扶。聚焦制约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高产高效的关键性因素,实现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注重标本兼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注重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丰富北京科技小院帮扶内涵。
张福锁在田间给农户指导种植技术
牵住科技帮扶“牛鼻子”,提升帮扶科技含量。一是成立“8+2”管理联盟。形成由市委统战部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市农科院、农学院、农职院、市农业农村局、市支援合作办、相关区委等单位密切配合,民盟市委、九三学社市委积极参与的管理模式。二是成立“院士扛旗+专家领跑”智力联盟。以张福锁院士的科研团队为主导,整合中国农大、市农科院、农学院、农职院等院校专家资源和优势学科,各学科专家交叉指导,打造北京科技小院智力联盟。同时,将相关院校的专家工作站、综合试验站、老教授协会等资源纳入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三是成立“博硕为主+以老带新”学生联盟。中国农大招收“北京科技小院”专业硕士,根据帮扶地资源禀赋和学生专长,安排学生驻村。以博士带硕士、老生带新生的模式,形成源源不断的驻村工作队。
注重小院建设“制度化”,激发精准帮扶“新动能”。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北京科技小院”运行管理工作办法》,明确小院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各参加单位的基本职责,建立小院运行机制,搭建沟通协调平台,明确民主党派在帮扶工作中的民主监督职责。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立地顶天”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北京科技小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培养“永久牌”科技农民,为每个村培养一名全科技术农民。三是建立监督保障机制。创新民主监督模式,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种花”,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统战部、中国农大、市农科院、农学院、农职院等分别拨付专项资金,共同助力小院发展。
京内聚焦234个低收入村,京外聚焦对口支援的7个省区市,不断总结经验,同步复制推广,张院士推动“北京科技小院”形成“各区点单,统战部派单,有关院校接单”的推广模式。
小院里做出大品牌,实现经验可推广。面向周边村庄,设立“流动哨”,将科技帮扶由一个点向更大面积辐射,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小院辐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已相继在密云、怀柔、门头沟等9个区挂牌建立37家北京科技小院。辐射带动周边189个村,其中包括低收入村62个,辐射低收入户1700多户,解决1300多人就业,实现农民技术培训6500余人次。
张福锁在田间给农户指导种植技术
小院里写出大文章,实现内涵可拓展。张福锁教授在研究推广高产高效技术、解决农户增产增收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民技术培训和科技人才培养,激发低收入农户的内生动力,形成科研工作者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帮扶长效机制。通过建科技长廊、编写技术手册、制作技术展板,有效提升了农民科学素养。组织“新农人”培训,让村支书、村民走进大学校园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农大老教授协会多次组织老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实践、文化下乡活动,为小院发展添上靓丽一笔。
小院里育出大人才,实现效果可持续。依托农大“北京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项,张福锁教授组建跨学科交叉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学校每年从研究生招生指标中拿出20个名额,保障农大所建的每个北京科技小院都有驻村研究生,并要求每位学生驻村时间每年不少于180天。这种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三农”艰辛,培养“三农”情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坚定了服务“三农”的信心。师生长期驻村,零距离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成为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张福锁院士入选“2020北京榜样”七月周榜
相关推荐
- 龚元石参加教育部部省合建工作新闻通气会并发言
- 学党史办实事 支部在行动——生物学院办公室党支部组织学院师生拍摄证件照
- 同心战“疫” | 动科学院组织青年学子多种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
- 学校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校领导班子成员调研成果交流会
-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桂生一行来校开展北京定向选调生工作
- 我校获得2021年首都高等学校触式橄榄球锦标赛甲组和乙组双项冠军
- 学校党委向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 整改进行时 | 经管学院:学起来 热起来 干起来 让主题教育根植师生心中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武维华、孙其信、韩鲁佳三位代表、委员参加全国“两会”
- 天合公益基金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防疫物资
- 龚元石带队参加第六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
- 我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等多项称号
- 同心战“疫” | 涿州教学实验场勠力同心 多策并举联防联控战疫情
- 同心战“疫” | 战“疫”信电师说——班主任:亦师亦友,悟教育道
- 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理学院力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常正: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学习、服务和创新
- 奋进攻坚2019 | 基建处学习贯彻学校工作会议精神 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 草业学院多层次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 <font color =red><b>共同走过2020之一</b></font>
- 学校召开2019年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马耳他合作项目启动会议召开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