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联合大学 > 新闻公告 >

“北京文化特征与文脉传承——第23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在应用文理学院举行

2021-06-21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

6月1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学研究基地主办,首都博物馆、《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地理学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北京文化特征与文脉传承——第23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在应用文理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50多个单位的1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在线上或线下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和校长李学伟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凌明,我校副校长张恩祥,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肖维平、副馆长陈坚,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以及来自北京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西城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促中心、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北京学研究基地有关负责人、北京学高精尖学科各个骨干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师生到会。大会开幕式由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主持。

陈名杰致辞

陈名杰对我校历史、文博、考古等相关学科专业在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北京学研究基地发挥地域性、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优势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北京市文物局和我校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在已有良好合作基础上,深入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学术研究中延伸历史轴线、丰富历史内涵、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

李学伟致辞

李学伟介绍了我校北京学高精尖学科服务北京发展的宗旨和特色,以及学校与北京文物局的战略合作情况。他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智慧北京”“人文北京”“健康北京”三大学科集群,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我校和市文物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搭建北京历史考古文博高水平学术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交叉研究,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促进优秀人才培养。李学伟和陈名杰共同为我校和市文物局合作共建的“北京辽金元历史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李学伟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林梅村教授颁发了聘书。

陈名杰和李学伟为“北京辽金元历史考古研究中心”揭牌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了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联合大学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成果。

开幕式之后,进行大会主题报告。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龙霄飞、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艳芝、我校考古研究院副教授张雯和北京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妙弟,分别围绕北京中轴线与中华文脉传承、北京坛庙文化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三山五园水系格局与文化遗产、北京石窟寺专项调查、申遗背景下的北京中轴线再认识作了主题发言,李建平研究员对五位学者的报告作了点评。

下午,学术研讨分“北京历史文化与文化特征”“文化遗产保护与文脉传承”“北京文化传播与创新发展”和“学生论坛”四个分会场进行。50多位专家学者在现场或线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评议环节,大家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为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奖

在大会闭幕式上,各分会场召集人汇报了本会场的研讨情况;向会议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发了奖状;李建平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

参会人员合影

6月18日下午,会议组织与会专家考察了经过修缮、布展、提升后刚刚开放或重新开放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京报馆(邵飘萍故居)、陶然亭慈悲庵、高君宇烈士墓和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福州新馆。

本次北京学学术研讨会以“北京文化特征与文脉传承”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享观点和智慧,这是北京学高精尖学科服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宗旨的又一次践行,也体现了我校紧紧围绕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聚焦北京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文化特征与文脉传承——第23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在应用文理学院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