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菊谈艺术的本质存在
12月15日,《致知学堂》第十二讲邀请了我校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红菊副教授,以“艺术的本质存在”为题在良乡校区进行专题讲座。讲座以同步直播形式开展。
刘红菊围绕艺术作品的存在理由,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作品存在于作品的内在视域中和艺术作品的接受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讲述。对于艺术作品存在的理由,刘红菊副教授指出,艺术的魅力是让人在伟大的艺术作品的意象中获得自我观照。她以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和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来具体举例说明。《蒙娜丽莎》表现的是现实中即平凡又优雅的女人,体现着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而《满江红》通过“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等意象来抒发了岳飞当时的情感。
刘红菊谈到,要了解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创造,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艺术家。她指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家,首先必须是匠人。匠人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有特定的条件,受特定的训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对于伟大的艺术作品而言,并不是对先前作品的模仿,而是有着感人的独创性。创造性的想像力来自于情感的深沉与澎湃,既要处在实际生活的冲突与磨砺中,又要能够超然物外,把具体生活感受上升为对人类处境之真相和意义的领悟,同时仍须习得前人技巧。
刘红菊解释了艺术的内在视域和外在视域的区别,她表示,内在视域之构成,是作品之真正的制作性存在的完成。内在视域的大小,就是“境界”大小,作品的内在视域才是艺术批评、艺术评价的真正对象。对于艺术作品的接受,刘红菊谈到,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其不朽的一面在于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拥有生命力,作品的接受者始终处在历史之中。
最后,刘红菊谈到,真正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存在,并非在于作为客体提供给我们审美满足的“工艺学”意义,而是推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达到自觉。伟大的艺术作品令人的生存体验在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中获得自我观照,而它的本质是真理的发生,这也是人类生活在根本上需要艺术的原因。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艺术的本质存在的理解和认识,与会师生收获颇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刘红菊谈艺术的本质存在
相关推荐
- 商学院召开战略发展研讨会暨校友座谈会
- 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顺利结束
- 学校召开202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评审会
- 学校召开2021年第二次中层干部会
- 奉立德为树人之本,行创新于师道之先 ——访电商与物流学院宋绍义
-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祁金利来校调研指导统战工作
-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黄侃到校检查指导学生返校和疫情防控工作
- 学校召开2021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例会
- 北京市教委来我校督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
- 学校党委书记黄先开到法学院调研座谈
- 学校召开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结项及第三批辅导员工作室申报评审会
- 吾辈担当,争做时代朝阳——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轻工科学技术学院段琦
- 公共事务处召开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会
- 打造网上云课程 党员教育不掉线 ——学工部开展线上党员教育活动
- 我校启动学生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计划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
- 学校召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动员部署会
-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20年国际项目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 机关党委召开党员大会
- 转载:截至4月18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新闻公告
- 第十届中国区域金融年会在我校召开 04-28
- 我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题集中培训 04-28
- 学校举办2021年光盘行动宣传教育活动 04-27
- 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钦浩讲解遵义会议 04-27
- 学校举行第十八届运动会 04-26
高考招生
- 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艺术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