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全球院对北极海冰的监测发现
北极海冰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观测到北极海冰出现异常快速消融现象,可能会在今年夏秋之际达到海冰面积的历史新低,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极地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的北极海冰覆盖情况显示,今年6月以来,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由6月3日的1051万平方公里减少到6月12日的101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天减少近4万平方公里。2012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曾达到卫星观测以来的历史最低记录,而目前的北极海冰面积与2012年同期相比更少。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向央视记者介绍,与2012年6月的平均相比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大概少了58万平方公里,有理由预测,今年的夏季或秋季会出现历史上海冰的极低值。程晓表示,今年北极海冰除了整体面积缩减,还出现了几个特殊现象。
首先,在靠近东北亚、白令海峡区域,往年6月份都会有大片的海冰,但在今年4月份海冰就没有了。其次,在格陵兰岛北部,今年2、3月份由于海冰融化,出现了大面积的开阔水域,而该区域本来是北极最厚和最古老的冰层。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观测数据,在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公里,我国会遭受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北极被科学家们比喻为整个地球的“空调”,而北极海冰减少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将会直接影响到北半球国家。全球院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在今年底、明年初遭遇极端天气的概率会因此变大。
由于北极海冰的快速消融,北半球的冷空气就会更容易向南侵袭,我国的北方和稍南一些的地方会频发寒潮,冷冬天气。过年之后可能会因为水汽减少,出现极端干旱事件。程晓表示,历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北极海冰偏少的年份之后,我国有较高概率出现极端天气。因此今年的北极海冰异常情况应该受到气象部门的重视。
但海冰缩减也会在航道通行方面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全球院观测显示,东北亚进入北冰洋的白令海峡区域已经开通,实际上能比往年能更早进入北冰洋航行,后续海冰范围的减少会使得整个可通航的时间比原先要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央视报道全球院对北极海冰的监测发现
相关推荐
- 北师大开展2018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
- 北师大完成校园AED设备安装
- 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师范类院校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举行
- 北师大组织在职教工党支部书记和专职党务干部赴正定、西柏坡开展专题培训学习
- 第十三届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我校代表队取得佳绩
- “汉字之美”再次闪耀联合国 助力“一带一路”推动民心相通
- 北师大实验室安全文化月之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举办
- [预告]12.13 “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 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扶贫玉龙县干部教师培训班实地指导活动举行
-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一行访问北师大
- 学校召开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 [预告]12.01 第五届中国VR/AR/MR创作大赛入围作品展映
- 北师大全球院组织中国科学家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北极科学部长会议
- 北师大教师参加第七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并作经验分享
-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地理新声”文化节开幕
- 探索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北师大实验小学与实验幼儿园开学第一课
- [观点]余胜泉: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
- [预告]11.15第十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
- [会议]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受邀参加eSTARS 2020国际科学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 [观点]张志勇:把抗疫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