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教育开放说 | “乡村高质量教师供给和保留”对话活动举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简称“农教中心”)举办的“教育的未来与乡村振兴教育”系列对话第四场于2021年12月17日晚成功举办。本次对话的主题为“乡村高质量教师供给和保留:政府责任还是社会契约?”,以线上加线下的形式进行,通过全球专家对话,对乡村教师供给与保留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实践展开深入讨论。对话内容紧密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全球报告中关于“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的倡议,来自亚欧非三个国家的六位专家分析探讨了不同治理背景与政策体系下政府与社会力量针对乡村教师供给与保留给予的支持,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教师个体的作用,以及未来政策方向与行动路径。
对话现场
农教中心首席专家桑国元教授主持本次对话,桑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乡村教师、供给与保留的概念,桑教授表示,有研究者将教师供给分为七个阶段:吸引报考者、招收师范生、提供职前教育、安置毕业生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在职培训和教师的保留与离职。接着,桑教授提出本次对话活动的主要问题,邀请各位专家学者针对全球乡村教师面临的挑战、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与贡献、教师个体的角色与政策建议展开探讨。
对话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针对教师供给侧改革,乡村教师队伍供给与保留现状所面临的挑战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推拉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乡村教师都要往城里面、发达地区跑,因为他们想要找到待遇好的工作,这是经济利益方面的。另外还有一些民俗文化上的推力和拉力。要想在供给侧改革上解决乡村教师流动和问日,必须要研究到底是什么推拉力让乡村教师在流动。”
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
不同国家的乡村教师队伍都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政府提供了哪些具体应对措施呢?针对这一问题,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秦玉友教授指出,“从2000年开始,中央政府就开始了特岗教师计划,实施至今。以及2015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个计划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和提供类相应的物质基础,这一系列政策都是在发力去解决乡村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秦玉友教授
来自喀麦隆巴门达大学Kibinkiri Eric Len教授也分享了喀麦隆经验,“现在老师的整体收入不尽如意,愿意去读师范类的学生也非常的少。喀麦隆政府正在竭尽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每年政府都会拨出一些预算来专门培养一部分教师,并且通过了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来加强老师的培训。”
喀麦隆巴门达大学Kibinkiri Eric Len教授
近年来,有很多教育类的公益组织、国际机构这一类的社会组织的力量逐渐参与到教师培养的过程当中,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被讨论的话题,顺应了借助于社会契约的思路来谈论中国乡村教师问题。他表示,“公益组织不仅仅是补充意义上的一种努力,更重要的是其对乡村教师发展推动的作用,比如参与式教师培训,在课堂当中的合作学习,这些项目在乡村学校慢慢的生根发芽,到如今已经变成了许多乡村教师认同的一种方式和理念。
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
比利时根特大学Martin Valcke教授表示,在欧洲西部,教师面临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合同期短、岗位不稳定,初级教师的课堂、学校、课程更换频繁,学生群体差异化明显(主要表现在语言及文化方面)。Martin Valcke教授认为,从教师个体角度考虑,要达到保留教师的目的,除了改善教师合同安排以外,还需要为教师提供校内专业培训,以解决一线教师遇到的上述挑战。同时,Martin Valcke教授提到,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正在提倡促进教师群体观念,组织共同教学与合作教研,鼓励教师协作解决问题,这一做法也被证实能够改善教师心理健康并有助于教师的保留。
比利时根特大学Martin Valcke教授
接着,各位专家就未来乡村教师供给与保留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期待,并与ZOOM直播间和哔哩哔哩直播网站约3000位观众进行互动,对观众问题进行解答。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表示吸引优秀学生成为乡村教师是一个值得在认识、制度、政策方面系统思考解决的基础问题,李教授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九字方针”基础上提出“十五字期待”: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流动、有发展。对话最后,主持人桑国元教授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并表示,乡村教师就是孩子们的“燃灯者”。他们犹如一支希望的火把,把光明和未来带给了乡村的孩子,期待未来在农教中心的支持下邀请更多的专家讨论乡村教师发展与其他乡村教师议题下的宝贵经验。
教师作为学习的提供者和学习质量的保证者,在任何教育议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角色,并呼吁重建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合作者、研究人员和社会参与者的职业形态。因此,从政府责任与社会契约的双重角度探讨乡村教师的供给与保留是未来教育蓝图中保障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农教中心通过组织全球专家之间的对话,本着重新构想未来社会契约的精神,致力于让每个人都参与关键教育问题的公开讨论,并建立一个能够打破屏障、可持续发展和开放性的全球知识资源平台。
请点击链接前往哔哩哔哩回看对话直播: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a411k7Cx/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观点]教育开放说 | “乡村高质量教师供给和保留”对话活动举行
相关推荐
- [预告]10.21 2019年秋季学术图书展
-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和书法系教师作品联展开幕
- [研讨]外文学院教师参加俄语教师技能提升工作视频会议
- 【院系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制度落实】之二 生命科学学院:落实“三会”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 周作宇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周作宇参加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成果]白寿彝先生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纂 ——纪念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第一版)出版二十周年
- 图书馆党委组织开展“学党史悟思想 守初心担使命” 党史学习专题实践教育活动
- 常凯院士做客京师大讲堂和物理文化节名家讲座
- [研讨]VR/AR行业现状和展望——疫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产业系列论坛之三学术论坛召开
- 北师大举行2018级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及入学教育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参加“京银绿色产业对接会” 并实地走访企业对接需求
- 北师大出版集团第二、第七党支部联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党日活动
- [预告]11.30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9学术论坛暨杨纪琬会计学术思想研讨会
- 李晓兵看望解除隔离返校学生
- 北师大召开第四届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联办单位协调会
-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重大项目启动会”举办
- 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校园写作计划”走进重庆一中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5月5日正式落户昌平校园G区
- 学校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