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理科学学部举办2021年学术年会
12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2021年学术年会在京师学堂京师厅举办,本次学术年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以及展板交流三部分。学部名誉部长傅伯杰、部长宋长青、党委书记苏筠、学部其他领导和师生以及来自校内外其他单位专家学者数千人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参加会议。学部副部长蒋卫国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环节。
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学部成立五周年纪念视频,过去五年里,学部锐意进取,稳步向前,遵循师生同台交流的原则,坚持举办学术年会。在往年的基础上,本年度还特别增设了珠海校区教师分会场及本科生学术专场,实现了师生群体的全覆盖。
宋长青致开幕辞,他表示,此次会议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进行设计和组织,秉承年会一贯的高端、开放理念,体现“一体两翼”建设战略,着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在回顾学部过去五年成绩和挑战的同时,他强调,未来的征程会更艰难、更伟大,学部将一如既往地面向开放、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建设地理学,希望全国的地理学人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一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学部部长宋长青分别作主题报告。
陈军作了“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时空信息需求与技术体系建设”主题报告。报告从时代需求出发,分析了时空信息技术支撑数字化发展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需要做好“一加强、两统一”三件事,即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统一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由此产生“摸清资源家底、认清时空规律以及管好国土空间”三大任务需求,以及对应的“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开展高层次的时空分析以及实施高水平的时空赋能”三大技术需求。鉴于目前家底难摸清、认知不够透、管理难度大等现状,陈院士提出,我们需要以全局的视野去思考,利用时空信息,与自然资源部“两统一、一加强” 主体业务深度融合,以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为主线构建一套新的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从传统数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建设“智慧国土”。他表示,未来将与各位同仁一起,从加强顶层设计研究、推动面向自然资源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打造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业务化技术体系以及推动高层次的智慧化应用五个方面去努力。
方创琳作了“城市人地耦合圈理论和耦合器调控的探索”主题报告,报告从城市人地关系研究的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城市人地关系的近远程耦合机理、城市人地耦合圈理论与图谱以及城市人地耦合器调控及应用四个方面展开。方教授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研究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城市人地耦合关系问题在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方创琳团队通过近20年的研究,有力地发展了耦合模型,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了能值代谢分析方法,阐述了城市人地关系是一种近远程耦合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了其关系结构与耦合机理,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和城市群数据,提出城市人地系统多维耦合机理曲线,并探索了曲线拐点。方创琳提出的城市人地近远程耦合关系,促进了国际城市人地关系研究从近程要素拓展到近远程要素,从单要素走向多要素,获得了国际顶级刊物和学术界的高度肯定。方教授还创新提出了人地耦合圈理论及作用图谱,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进行演化图谱验证;研究得出基于最优耦合S型图谱的城市人地耦合器(UFC)调控方法。目前,研究组已将耦合器调控方法应用于《首都两区规划》编制、美丽中国建设评估以及“一带一路”地区人地耦合分析等,服务了国家战略需求。
宋长青作了“陆地表层系统过程认知及数据基础”主题报告。报告阐释了地理复杂性的科学内涵,指出地理区域性是本质,地理综合性是核心,而地理复杂性是关键;在新时代、新视角下,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需要强化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认知与解析逻辑。宋长青教授从陆地表层地理要素的生成时序、陆地表层系统变化驱动引擎及地理过程变化模式、陆地表层系统变化的数据识别表征三个方面展开介绍,解释了陆地表层人地系统演化阶段及要素结构,提出了时空尺度变化与地理模式关联,强调了陆地表层要素数据本质识别的内涵与途径。他最后表示,地理复杂性分析需要建立“逻辑-尺度-复杂关联”研究范式,通过正确的地理过程逻辑、准确的地理数据功能、科学的地理模型结构,解析复杂的地理规律,从而在不同时空尺度上认识系统结构复杂性变化和系统秩序复杂性变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科学界关注的重要命题。三位专家的报告围绕这一主题,立足学科发展,聚焦前沿问题,响应国家需求,从技术开发和应用、重点空间领域探讨以及整体复杂系统的认知等方面与全体师生深入交流。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兴趣,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本次会议设立了“土壤侵蚀及其环境效应”“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碳中和”“资源生态与健康”“复合灾害与大数据灾害风险治理”“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人地系统耦合与景观可持续性”“区域高质量发展”“地理空间智能”“定量遥感与应用” 9个专题会场以及“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建模与遥感大数据挖掘”2个研究生学术专场和1个“科研训练与学术能力提升”本科生学术专场,共计交流口头报告121个,其中来自兄弟院系及校外单位的特邀报告10个,学部教师报告65个,学生报告46个。报告人与参会师生充分互动讨论,较好地促进了学科内及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
大会还在京师学堂、生地楼、科技楼设立了展板交流模块,共有72幅学部师生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海报展示。展板模块较好地展示了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和学部青年学者的研究进展,促进了师生学术成果的深入交流。大会还为作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设立了“最佳报告奖”“优秀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恰逢学部成立五周年,此次大会的召开既为师生积极深入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大家回顾学部发展历史、展望学部未来创造了契机。未来,地理科学学部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努力打造学术年会品牌,加强与国内及国际地理同行的学术交流,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前行,骐骥致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会议]地理科学学部举办2021年学术年会
相关推荐
- 凝心聚力,筑梦新校园——经管学院教师党支部与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共建活动纪实
- 出版集团京师讯飞公司党支部开展第二次集中学习暨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
- 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学校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
- [研讨]第七届智慧学习学术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 “美育直通车”驶进北师大昌平校园:戴玉强“‘戴’你唱歌”
- 北师大举行“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四个自信”20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动员大会
- 北师大学生在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喜夺桂冠
- 校工会致信全体教职员工 感恩爱心奉献
- [观点]和震: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守正创新
- [观点]魏浩:中国进口红利日益凸显(开放谈)
- [观点]庞丽娟等:乡村教师亟须这些政策关注
- 校工会举办“心灵舞蹈·生命绽放”教职工心理沙龙
-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师大举行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 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 [会议]第五届首都经济论坛举行
- 首届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举行
- 张凯召开疫情防控校园保障工作专题会议,赴校医院检查慰问
- 周作宇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 中共顺义区委员会致函北师大感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中的贡献
- [预告]11.27专家讲座: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历史功绩和未来展望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