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 推动中古史研究创新发展 ——“纪念何兹全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学术研讨会”召开
11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何兹全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光明日报》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的近90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缅怀何兹全先生的道德文章,并就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何兹全先生(1911—2011)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兵制史、中国文化史等领域成就卓著,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论证“魏晋封建说”的学者。先生一生爱国,问学不辍,既继承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又坚持辩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形成“宏观、微观并重,理论、材料并重”的学术风格。先生治学严谨,著述丰富,乐教爱生,桃李天下。
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教授主持,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耿向东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先生、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李红岩先生、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任郑师渠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光明日报》史学版主编户华为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先生弟子代表宁欣教授等先后致辞。耿向东研究员称赞道,80年的学术生涯是何兹全先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史料有机结合、不断开拓新领域的过程;宫长为先生以“观台高”“根基深”“眼界大”“明明德”概括何先生的学术业绩,“赞曰:缅怀阳光老伯,高深大德,千古风华!”楼劲先生盛赞何先生对中古中国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当之无愧地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重要代表性成果,而且也对今后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古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启迪和指导意义。李红岩先生认为,何先生的理论和方法正在长久地指导现今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题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追忆了早年深受何茲全先生教导的点滴事迹。他特别强调,中西古史比较这一学术方向,是在何先生教泽恩惠的影响下形成的,并满怀深情的说“何兹全先生永远活在我心中”。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先生回忆了聆听何兹全先生讲授《三国志》的经历,倡导传承先生学术,尤其是何兹全先生的学术创新精神和历史教学风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先生高度赞扬了何兹全先生的治学与教育业绩在总结前代经验,探求社会规律,增进人的智慧,提高全民族素质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和先生指出,何兹全先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既重宏观理论分析、又重实证具体研究的优良学风被学术界所广泛认知,影响着众多学人,焕发出绵延不绝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梁满仓先生、北京大学陈苏镇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安志教授、河北大学姜锡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严耀中、葛承雍先生针对中古中国的人才评价、宫禁制度、寺院田产、生产关系及知识考古等问题,作了精彩的发言。
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罗新慧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黄国辉教授致闭幕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晁福林先生以“伟大的仁者”“伟大的学问家”凝练了何先生的功绩,赞扬他温润儒雅,虚怀若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以“仁者寿”作为对先生的至高赞誉。
本次会议中,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何兹全先生的史学思想、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推进中国传统经济史、社会史、民族史和文化史研究范式的发展,是何兹全先生史学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历史学学科“三大体系”建构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应继承何兹全先生的史学遗产,弘扬何先生的学术业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研讨]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 推动中古史研究创新发展 ——“纪念何兹全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关推荐
- 学校党委召开基层党建专项督查阶段工作汇报交流会
- [观点]张志勇: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须出硬招
- [研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北师大举行
- 北京师范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共同举办首届“奔向北京”汉语奥林匹克竞赛
- 总务部党委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文艺汇演
- 北师大对口帮扶云南怒江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第三期专项培训结束
- 北师大各级共青团组织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一行访问北师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项目启动与实施方案研讨会召开
- 董奇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局长Mmantsetsa Marope博士一行
- 北师大为老同志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报告会
- [预告] 12.04 2021年地理科学学部学术年会
- [通知]关于实施“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师循证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线提升计划”的通知
-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立足区域发展需求 培养教师领军人才——门头沟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 出版集团第四党支部组织召开专题讨论和学习会
- 北京师范大学工会开展“担当者行动”计划为西部贫困学校捐赠图书活动
- [观点]魏浩:积极扩大进口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2018校长高级研修班举办
- [讲座]“光影的魅力——中国共产党百年与中国电影”举办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