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教授拉古姆季亚:建党百年与世界团结
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Zlatko Lagumdzija)曾担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总理兼外交部长。他在7月5日的China Daily 上发表了题为《建党百年与世界团结》的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世界各国应当反思自己,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在现当代中国历史中充当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它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这两个地方不但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时刻提醒着人们,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强有力领导,以及中国人民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当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
习近平主席就未来如何发展多次阐述了中国的主张,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习近平主席也指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复杂挑战,国际秩序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其根本问题在于单边主义不断抬头。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不必推倒重来,也不需另起炉灶,而是应在悉心维护的基础上改革完善。他呼吁世界各国要负起责任,开展建设性对话,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过去众多的重要事实已经向世人清楚的展示了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我们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迫切需要去做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性问题,如新型病毒、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核泄露,各国无法单独应对或独善其身,应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同时,世界各国也应该继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全球领导力,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全人类都能够“共享”的未来的原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因为意识形态、民族、宗教或种族的差异而终结人类命运?又或者我们团结起来,通过更多的对话、尊重、学习和理解来寻找共同的美好未来?中国为促进世界团结合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世界各国应当反思自己,积极促进国家间互学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谋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揭示了社会包容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国际社会急需复兴多边主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同时面临着如下共同风险: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核威胁、人工智能的滥用、异化、反民主行为和歧视、煽动群众和民粹主义、沙文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暴力等等。人类不应当完全恢复那个原本就想要去改变的“疫情”之前的旧体制。我们需要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谋求共同发展。构建“新型”体制需要建立在领导力和价值观共享、信任、透明、公正基础之上。不平等、不公平、排斥和边缘化以及体制不健全是阻碍当今全球繁荣的主要因素。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然而还有更多的东西能让人类团结在一起。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类的共同使命是携手前行,促进共享,致力于实现兼顾当代民生和后代福祉的发展。为此人类需要采取更具包容性和对环境更友好的政策,在和谐的社会中维护每个人的尊严,并提高各个阶层表达其愿望和意愿的能力。
波黑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各民族同胞不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那么整个社会就将没有任何前途和希望。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各族人民不应该因其人口多寡和经济规模而区分开来。
在与中国同事的讨论中,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可以与君分享的集体智慧。它不仅仅向众人展示了一副清晰的规划蓝图,更是向世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则无往而不胜,梦想终成现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重要渊源。让我们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华诞作为建立一个和平繁荣的“大同”社会的新的开端。
本文刊载于2021年7月5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
原文链接:http://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107/05/WS60e24a95a310efa1bd65f9f0.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观点]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教授拉古姆季亚:建党百年与世界团结
相关推荐
- 李晓兵赴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调研
- [成果]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2020中国进口发展报告》
- 北师大举行2018年秋季学期学生党支部工作会议
- 周作宇赴人工智能学院调研人才人事工作
- [研讨]“商周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 北师大与东城教委合作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
- [观点]巩固拓展成果铺就振兴之路——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
- 历史学科科研立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 【党建责任落实】之十二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多措并举,破解党建责任落实层层衰减难题
- 《百名摄影师聚焦新中国70年》精选图片高校巡展在北师大图书馆开展
- 张凯赴珠海园区调研校庆准备工作
- 新闻传播学院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助力凉山州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 陈丽调研出版集团“互联网+教育”工作
- 北师大党委统战部召开2019年下半年统战工作座谈会
- 北师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生思想引领与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
- 北师大举行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北师大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研究中心赴青海省部分县区开展教育经费相关调研
- 民盟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论坛召开
- 图书馆党委组织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 [成果]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武建军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完成了气象水文灾害应急科学实验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