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理科学学部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
2020年8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深圳大学、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9家单位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地理学会遥感与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广州大学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研究团队、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遥感分委员会、《遥感学报》编辑部,6家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召开。大会围绕“大数据时代的湿地遥感”主题,开设1个大会场和8个专题分论坛,国内外50家单位107位科研管理人员作报告,此次大会主要在腾讯会议召开,并通过知网、B站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从事湿地遥感研究的领导、专家、教师和学生等共3.7万人次在线观看。
第二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部分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蒋卫国教授主持,作为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之一,蒋卫国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介绍出席第二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的领导嘉宾、大会特邀报告及分会论坛报告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武建军教授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并介绍地理科学学部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产出、科研项目及科技平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武建军教授表示“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目前已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显著的知名度,为大家加强学术交流、分享学术成果、增进科研合作、探索湿地遥感领域新发展及新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也为地理科学学部遥感应用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展示窗口和良好的合作平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宗明研究员代表大会发起人致辞,王宗明研究员表示本次大会有四个特点,一是人数多、二是级别高、三是范围广、四是主题新,希望“中国湿地遥感大会”能够成为从事湿地遥感的产学研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学术共同体,成为中国湿地遥感管理咨询服务的智库平台。
大会特邀报告由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吴志峰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宗明研究员共同主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王乐教授作了题为《红树林遥感过去,现状,及未来》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青获得者张运林研究员作了题为《湖泊光学与水色遥感应用》的报告;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部门资源调查监测部副主任尤淑撑研究员作了题为《面向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的湿地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宋开山研究员作了题为《内陆水体 CDOM 光学特性与水体富营养化遥感》的报告。各位专家表示,湿地生态系统安全越来越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明确提出“扩大湖泊及湿地面积,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对湿地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遥感技术近20年来已广泛用于河流、湖泊、红树林等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识别研究中,运用遥感技术开展湿地资源多尺度、全要素、全方位和长时序监测技术成熟,对湿地系统保护、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湖长制和河长制实施、“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本届大会设立8个专题分论坛,分别是“遥感大数据与湿地分类”、“高分遥感湿地精准监管”、“湿地植被与红树林遥感”、“河流与湖泊水环境遥感”、“河口三角洲生态遥感”、“海岸带湿地资源遥感”、“湿地保护与修复遥感”、“城市湿地与生态遥感”。共设103个分会场口头报告,报告人分享了湿地遥感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应用实践,报告内容前沿充实、汇报精彩,线上参会人员与报告人进行广泛且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促进了与会学者间对湿地遥感学术进展及技术应用潜力的交流与合作。大会得到了《遥感学报》《自然资源学报》《湿地科学》《地理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水利水电技术》《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JSTARS) 》《Remote Sensing》、《Watershed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9个知名学术期刊的支持与合作。
地理科学学部蒋卫国教授、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侯鹏研究员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陈征助研共同组织和主持了“城市湿地与生态遥感”专题分论坛。该论坛一共有13位研究人员作报告,聚焦于京津冀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广州市、杭州市、郑州市、黄山市等典型城市区域,分享了城市绿度空间感知算法、水体智能提取算法、湿地遥感监测与受损识别算法、湿地与生态用地的空间预测模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等遥感信息技术研究,并结合“SDG-大数据-智能算法”的框架背景,系统全面介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与国际湿地城市创建面临的新机遇,阐述了城市湿地与城市生态在宜居城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述了遥感大数据智能挖掘、地理智能建模等前沿技术的新趋势,指出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决策支持服务技术体系对于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战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会议]地理科学学部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
相关推荐
- “盐城论道”第九届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举办
- [预告] 11.11 京师数学教育论坛——Realistic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 资产经营公司举行2020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启动会
-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开幕式举行
- [研讨]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 推动中古史研究创新发展 ——“纪念何兹全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学术研讨会”召开
- 喀兴林先生教学思想研讨会在北师大举办
- 北师大首开“国家安全导论”通识教育课程
- 北师大举行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图书馆党委第一党支部举办《我和我的家乡》主题观影活动
- 北师大组织在职教工党支部书记和专职党务干部赴正定、西柏坡开展专题培训学习
- [预告]12.02 京师经管名家讲坛(第101期) | 政府统计大数据基本理论范式及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 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逐梦百年路 艺心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建党百年系列展映活动
- [成果]北师大化学学院吴立明与陈玲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报道低成本、高性能的新颖热电化合物的研究
- 内蒙古科技大学测试中心来北京师范大学调研
- “新使命、新格局、新思路”——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课程展评活动举行
- [成果]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师徐晓新和张秀兰合作发表论文《数字经济时代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2.0》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 北师大参加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会议
- 校友陈松蹊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白俄罗斯共和国前副总理托济克博士在北师大演讲“一带一路”
- 市教委对我校进行标准化物业教学楼验收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