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影片落地北美,海外观众反响热烈
2019年末,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举办的文化体验项目“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以下简称“看中国”)与美国鹰龙传媒达成合作,将“看中国”作品落地到北美本土新闻网和电视台。半年来,“看中国”在海外收获了热烈反响和良好口碑,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又一成功案例。
“看中国”项目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旨在通过外国青年电影人的独特视角,在中方志愿者一对一配合下,每人拍摄完成10分钟中国文化纪录短片,意在凸显外国青年的独立创作与独特体验——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中外青年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截至2019年,项目已组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格鲁吉亚、印度、新加坡、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60 国610名青年,出色完成609部短片,斩获110余项国际奖。
美国鹰龙传媒总裁苏彦韬表示,鹰龙作为服务美国多元文化市场超过三十年的传媒公司,参与过许多东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项目。但是像“看中国”这样的兼具国际化、年轻化、融媒体化为一体的新时代文化项目,的确是一个创新。以全球60多个国家600多位年轻人制作的荣获100多个国际奖项的600多部微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绝对是一个成功的创意。此次合作使“看中国”作品成功登陆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本土中英双语电视网——美国城市卫视(iCiTiTV)下设的五大平台和美国主流新闻台CBS加盟台多媒体官网(KCFJ570.com)。其中,美国城市卫视通过卫星频道、无线频道、有线频道、IPTV和新媒体手机终端每天24小时全天候播出“看中国”作品,覆盖全球观众人数超过3500万。两个平台均开设专栏或固定时段专属栏目,建立点播和直播通道,输出多样态广告,形成立体化“看中国”品牌推广矩阵,吸引更多美国主流受众的观看和其他主流媒体的关注。
项目在北美落地后,从一月份开始陆续播出。其时恰逢疫情,“看中国”在当地观众中收获了热烈的反响。此间陆续收到观众反馈,其中既有对“看中国”项目的肯定,也有对作品本身的积极评价。
“《看中国》为各国青年架设起了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友谊之桥,向美国当地观众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福乐屯市(City of Fullerton)市议员布鲁斯·怀提克(Bruce Whitaker)对“看中国”项目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能源专家德莱克赛·史密斯(Drexel Smith)认为,《看中国》是一个不错的系列,“它为我们若干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机会。”帕萨蒂娜市(City of Pasadena)市长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认为“看中国”的微电影作品是一个看待中国的新视角:“我从影视资料中看到的多是过去的中国,但像这些微电影那样,反应现在中国普通人生活情感、中国现状的影视作品相对来说并不太多。”
从反馈来看,观众对于环保主题和传统艺术主题的关注较多,譬如讲述剪纸艺术的《大剪小剪》(2019年拍摄于内蒙古),讲述塞罕坝由沙漠变绿地的《画沙成林》(2018年拍摄于北京),讲述由湖变山又由山变湖的《青山之眼》(2018年拍摄于湖北),讲述手工艺人的《山民》(2018年拍摄于重庆)等。海外华人华侨观众更是对“看中国”项目充满了感情。“我是老侨,最近一段时间看了“看中国”影像计划的视频,我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感到骄傲”, 美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雷惠荣这样说道。来自温州的美国南加州华人联合总会荣誉会长李社潮也表示,“‘看中国’中很多微电影反映的当下中国的现状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看中国”项目落地北美半年来,仅美国城市新闻网官网点播人次就已超过200万;迄今为止共收取到115条、逾13000字的留言反馈,取得了积极的传播效果。“看中国”的作品系列通过外国青年的视角,从广袤北国到小桥流水,从繁华都市到无际草原,深入生活细节,贴近中国现实,为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全新窗口。“看中国”正成为一张有力的形象名片,不仅促进了国内外高校间的合作,更为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了友谊之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看中国”影片落地北美,海外观众反响热烈
相关推荐
- 北师大17名教师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 [观点]万喆:新瓶装旧酒:美国“经济新框架”背后的旧思维
- “新时代人工智能·教育·出版创新论坛”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大讨论“互联网+教育教学”调研组报告会在出版集团召开
- [预告]1.4 教师教育学科服务国家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发展研讨会
- [成果]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傅伯杰院士团队提出“完善森林恢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5”
- 资产经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强讲专题党课
- [通知]2021年“京师学生全球视野周”活动
- 韩国留华校友总会回访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
- [预告]04.23专家讲座|李山:出土文献视野下的经典阅读——以《诗经》的解读为例
- [预告]09.30第五期全球大学生未来教育论坛暨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培训会
- [研讨]第九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举办
- ?“京师一号”卫星完成出厂评审
- [预告]10.31“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坛
- “VR+教育:变革与挑战” 主题论坛在北师大举行
-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举办104周年园庆庆典活动
- [论坛]“ ‘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成立暨首届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 [成果]北师大全球院博士研究生刘旭颖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顺利凯旋
- 第三届中白合作与人文交流论坛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举办
- [预告]05.15 俄罗斯学国际工作坊:俄罗斯学视角下的个体生命与全人类命运
- 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美育工作会议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