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语言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国道路大讲堂第十五讲“国际关系论文的写作”结束

2018-10-25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

  10月24日,中国道路大讲堂第十五讲“国际关系论文的写作”在教四楼101开讲。主讲嘉宾袁正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在这次讲座中,为北语100余名师生带来一次学术盛宴。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问题兴趣协会协办。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主持。

 

 

  讲座伊始,贾烈英院长介绍了袁正清教授的学术背景及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代表性著作。

  袁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杂志。《世界经济与政治》在1979年创刊,获得了多个国家奖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文章多偏向于大问题研究。袁正清教授提到这本杂志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四个平衡。第一是理念与现实的平衡,基础研究逐渐转向有自己特色的理念探索,尝试做到理论创新。同时加强对世界问题的关注,如亚太地区、全球治理、国际组织等。第二是国际和国内的平衡,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要有中国元素,有中国背景中国关怀。第三是方法的平衡,即定性和定量的平衡。教授提出方法的训练很重要,并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如网络课堂等。第四是经济政治的平衡。国际政治经济学也已经成为杂志的一大研究重点。

 

 

  袁教授从一个编者的角度详细剖析了国关论文的结构及写作。第一首先看标题是否吸引人。教授提出中国学者的文化性普遍不足,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标题和写作。第二看摘要,摘要是作者思维提炼的过程,要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这篇文章的问题使用的方法和结论。在这部分就可以大概判定文章好坏。因此教授强调,做研究脑子里一定要有路线图,将自然语言转变为社会语言。第三看正文,正文前两页特别重要,看语言表述就可以大致看出学术功底。教授强调在短时间审稿的情况下,为了抓住编者的眼睛,在文章开头必须先亮出问题,在写文章前也要先问自己我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想的越清晰文章就越容易写好。接着看文献综述的水平,这能体现作者对他人文献的判断能力,看出作者的研究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最后看正文的水平,如表达的连贯性、简洁性。袁教授特地强调了注释要规范,每个杂志要求不同,一篇论文注释是否准确可以体现出作者的认真程度,是否看过这个杂志。

 

  最后,袁正清教授与来自北语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袁教授也对如何面对当今世界剧烈的变化,如何利用好这一形势做出理论创新、有了研究选题后怎样入手写作、如何写好摘要、怎样界定概念等问题做出解答。此次讲座对于提高北语师生的论文选题水平和学术规范程度非常有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道路大讲堂第十五讲“国际关系论文的写作”结束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