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完成评价
2020年10月17日,由我校教授刘志明及其科研团队牵头完成的“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了第三方成果评价机构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黄克智任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方岱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杜彦良和来自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领域专家担任评价委员会委员。
“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经过15年持续研究,在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领域形成了以下技术创新和突破:创建了高速列车关键结构多源载荷解耦测试方法,建立了载荷解耦标定技术,有效控制载荷识别误差,研发出多种高精度载荷传感测试系统,解决了结构长周期运用载荷识别这一国内外难题,率先形成了载荷识别与测试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轨道车辆结构服役环境全工况实测动应力和有限寿命理论的结构疲劳累积损伤评估方法、轨道车辆结构疲劳薄弱部位识别方法;建立了广域服役环境、长周期的动应力抗干扰测试技术;开发了支撑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评估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疲劳强度评估系统软件;形成了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评估技术体系;构建了“载荷识别-可靠性评估-结构设计优化-制造工艺参数设计-试验验证”闭环的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提升工程体系,成功提升了高速列车转向架和重载货车车体结构安全可靠性。
经过认真地质询讨论,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研究成果系统性和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重载货车,并辐射至其它类型的轨道车辆,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和显著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的科技进步,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为轨道车辆可靠性设计制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轨道车辆结构运用载荷识别技术及疲劳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结构疲劳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完成评价
相关推荐
- 华国伟接受校外媒体专访畅谈国际认证工作
- 校党委书记黄泰岩为2020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 【暑期视角】外联处一行赴深圳广州推进战略合作协议
- 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做客“院士校园行”名师讲坛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受聘我校双聘院士
- 王稼琼一行赴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洽谈产学研合作
- 交通强国背景下学科发展与国别区域研究:理念与方法暨第三届北京交通大学学科特色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 研工部举办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专题研究生辅导员沙龙
- 应尚才先生铜像揭幕仪式隆重举行
- 电信学院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举行《通信原理》《大数据基础与应用》课程研讨会
- 经管学院曹志刚教授与合作者在动态交通流博弈方面的论文发表于Operations Research
-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孙中和一行来校调研
- 学校多项措施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 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举行
- 学校对从事公共服务的后勤等岗位员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关忠良参加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师之家启用仪式
-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代表团一行访问我校
- 学校召开“体育、美育、劳育” 三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研讨会
- 学校多举措做好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外籍教师跟踪服务工作
- 学校党委第八轮第二巡察组巡察离退休党委动员会顺利召开
新闻公告
- 本科生院召开学期初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 03-17
- 机电学院一行赴清华大学调研 03-17
-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国家应急管理部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03-16
- 学校与慈海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03-16
- 我校出席中泰高铁教学计划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 03-15
高考招生
- 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