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顺利完成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工作
6月8日,随着最后一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录入教务系统,全校3200余名毕业生全面完成毕设“云答辩”考核,进入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授予的最后毕业阶段。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该届毕业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节奏、改变了导师指导毕设的方式,疫情期间学校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积极应对、统筹部署、多措并举、云端管理、有序推进,顺利完成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组织与实施各项工作。
一、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整体工作部署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学校多次召开线上、线下毕设工作专题会制定对策。1月26日(大年初二)开始,不分昼夜、齐心协力、分析形势、积极筹措,制定疫情期间该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工作方案,先后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学生按期毕业和就业派遣、保障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目标,在确保如期毕业前提下,细化“云开题、云指导、云监督、云检查、云评阅、云答辩”等工作环节和过程管理预案,全面完成“延期开学按期毕设、保证质量”的总要求。
二、校院联合、多措并举,绘制毕业设计(论文)推进实施路线图
为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展情况,学校多次摸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开展情况,调研发布《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情况调查报告》,掌握学生居家撰写毕设论文的困难和实际需求,学校出台“调整毕设选题内容”“引导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加强毕设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期检查与指导实施”“困难毕设台账登记”等多个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确保将新冠疫情对毕设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学院层面为了疫情期间实现如期开展、顺利毕业、论文质量不降低、学生毕业不推迟等目标,制定出台毕设工作实施细则、相似性检测实施细则、答辩评阅实施细则等,并召开专业负责人会议、毕设工作推进会、中期检查总结会、评阅及答辩说明会等,精心组织绘制“路线图”,保障了特殊时期我校毕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准施策,一生一案,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全程指导服务
为做好毕设线上指导服务,灵活应对疫情给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带来的影响,及时帮助学生调整选题方向和撰写思路,指导教师们都有独特心法,微信群、QQ群、腾讯会议、企业微信、毕设系统,各路网络指导工具能上全上,视频、语音、电话、直播,各种指导渠道应用尽用,师生共克时艰,确保论文推进不延期,质量水平不降低。自疫情起,校院两级全面摸排本届学生毕设进展情况,建立毕设实施困难学生台账登记,加强在指导过程、中期检查、查重检查、论文提交、评阅及答辩环节发现问题、登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执行毕设指导过程“一生一案、一生一册”,针对实验没法做、电脑没带回家、参考资料不全、网络指导不便、实施进度缓慢等非正常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制定调整选题、邮寄电脑、传阅资料、定期督促等专项帮扶政策,做到精准施策,保障每一位毕业生不掉队。
四、线上评阅、云端答辩,做到“隔离不减要求,隔离不降标准”
按照北京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面对所有毕业生暂不返校的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快速响应、果断决策,2020届毕设全面实施“线上评阅、云端答辩,不降要求”,发布《关于加强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和工作总结的通知》,全面强化本届毕设评阅及答辩过程管理,制定线上查重、线上提交、匿名评阅、云端答辩实施工作方案。6月4日,校长王稼琼、党委副书记许安国、副校长闫学东一行深入本科毕设云端答辩现场,视察指导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勉励大家虚心学习、加强交流,祝福毕业生完成答辩顺利毕业。
截至目前,我校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进入最后收官阶段,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做好疫情期间毕设论文材料及工作日志归档工作,今年学校也将首次实现本科毕设归档全面电子化。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学业的“最后一课”,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与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毕设从实施途径、内容及推进方式均较往年复杂,不仅需要学校提前谋划,更需要师生及教辅人员攻坚克难、通力协作。疫情防控期间教务处与学校各部处和学院紧密配合,打破常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开题组织、中期检查、过程调研、答辩安排精细化管理,做到毕设工作“一生一案、一生一册”,有效确保了本届毕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本届毕设的质量。学校将进一步做好学生后续毕业相关工作,确保本届毕业生顺利迈向人生新里程,最后祝愿全体毕业生同学答辩顺利、如期毕业、前程似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校顺利完成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工作
相关推荐
- 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评选考察组来我校考察
- 北京交通大学科协组织开展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系列活动(四)
- 我校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阶段批复情况通报
- 我校举办第三十一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闭幕式
- 李德纮院士受聘北京交通大学顾问教授并作学术报告
- 北京交通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 社科处举办首都高端智库学术沙龙
- 我校举行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出征动员大会
- 【寒假视角】返家乡志愿服务,交大学子在行动(五)
- 我校获批10项北京市级重要教学奖项
- 我校组织国家励志奖学金(少数民族专项)答辩展示会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宣传大会
- 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征求“十四五”规划意见和建议
- 我校与普天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座谈
- 2021级本科新生顺利报到
- 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第八届“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国际会议暨TSTE 2020主编面对面会议(EIC)在北京交通大学顺利举办
- 各学院认真落实延期开学教育教学准备工作
- 我校召开“同心决战脱贫攻坚 携手圆梦全面小康”学生座谈会
- 学校举办首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技探索奖学金”颁奖典礼
- 校党委第七轮第三巡察组在后勤集团召开巡察动员会议
新闻公告
- 本科生院召开学期初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 03-17
- 机电学院一行赴清华大学调研 03-17
-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国家应急管理部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03-16
- 学校与慈海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03-16
- 我校出席中泰高铁教学计划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 03-15
高考招生
- 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