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融合的新型路由交换设备研究与验证”启动实施
近日,根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下达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立项通知书,由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张宏科教授团队承担的“智慧融合的新型路由交换设备研究与验证”项目完成立项并启动实施,项目负责人为高德云教授,项目经费987万元。
据悉,“智慧融合的新型路由交换设备研究与验证”项目由我校牵头,联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萨里大学、北京神州数码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和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8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共同开展研究。该项目围绕未来核心网智慧化通信的重大需求,进行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拟解决:面向未来基于知识驱动的智慧融合路由交换体系理论;面向用户的服务与网络智慧管理及资源动态适配机制;面向多维感知的异构网络融合以及安全传输保障方法等重大科学问题。通过项目联合体各家单位之间的科技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创新,具有重大科技、经济和社会意义。
该项目依托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以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张宏科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实验室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理论研究,于2007年和2013年分别承担了“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和“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两期国家“973”计划项目,先后提出了“一体化标识网络”和“智慧协同标识网络”等一脉相承的未来网络体系理论,为“智慧融合的新型路由交换设备研究与验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初衷在于支持我国与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具有引领性、旗帜性、开放性的特点,围绕重大国际合作需求,更好推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更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本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支持项目28项,合计国拨经费总预算在2.4亿元。至此,“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设立以来,我校共有4个主持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融合的新型路由交换设备研究与验证”启动实施
相关推荐
- 学校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土建学院召开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大会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family:
- 学校召开校情通报会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审议通过“十四五”发展规划
- “智联友道·滴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在北京交通大学顺利举行
- 【寒假视角】灯辉璀璨,共迎新春(组图)
- 三期埃塞俄比亚铁路运营技术海外培训班在埃并行实施
- 闫学东出席第六届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SESE)暑期学校开学典礼
- 黄泰岩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话思政”主题座谈会
- 关忠良参加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2020交流会并作主旨发言
-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北京交大留学生:加油中国,我们和您在一起!
- 詹天佑学院第三期“天佑下午茶”圆满举办
- 我校成功举办“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初赛
- 社科处召开首都高端智库2021年决策咨询重大课题交流会
- 我校学生在第八届“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中荣获三项大奖
- 王稼琼一行赴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洽谈产学研合作
-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生贵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 计算机学院青年教师丛润民荣获2019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新闻公告
- 本科生院召开学期初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 03-17
- 机电学院一行赴清华大学调研 03-17
-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国家应急管理部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03-16
- 学校与慈海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03-16
- 我校出席中泰高铁教学计划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 03-15
高考招生
- 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