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年度“十大新闻”

2022-01-18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闻网

  岁末年初,党委宣传部在学校新闻网、官微开展了学校2021年度十大新闻投票评选活动。结合投票结果和广大师生意见建议,最终梳理形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年度“十大新闻”。述往思来,让我们一同回首这一年的奋斗、付出与收获,重整行装再出发,一起向未来,建功新时代!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学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学校制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在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重点组织开展54项活动。王传亮书记、王永生校长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到院级党组织开展巡回指导,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通过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邀请专家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编发《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等各项工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受到国家和地方媒体的关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认可。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掀起了学习宣传“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学校党委及时制定学习宣传实施方案,学校校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各部门、各学院及其所联系的党支部开展宣讲,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学习要求,广大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开展学习宣传热议,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开创新局的动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中国共产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隆重开幕)

  7月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小营校区大学生文化艺术中心胜利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同志代表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夏林茂和市委教育工委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学校在国家和首都事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和感谢。校党委书记王传亮代表中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守初心 担使命 作贡献 促发展 为建设信息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委工作报告、纪委工作报告相关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和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校自动化学院院长苏中、派驻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扶贫的“第一书记”何颖利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七一前夕,学校召开“七一”表彰大会,对“光荣在党50年”的离退休老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党组织、“五个环境建设”先锋、优秀主题党日活动获奖党支部等进行了表彰。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正式启用

(夏林茂为我校新校区揭牌并宣布正式启用)

  12月18日上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启用大会在新校区文理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太行路55号揭牌并宣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正式启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太行路55号坐落在燕山脚下、北沙河畔,位于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是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重点工程。学校首批3000余名师生已顺利入住新校区,实现了几代信息科大人拥有一座现代化校园的夙愿。这是学校办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落实分类办学要求,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愧时代,努力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位点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3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位点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此次学位授权审核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获批可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现已发布。

  2021年学校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7月8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最新一期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显示,我校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标志着我校在该学科领域迈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实现了学科建设的新突破。10月25日,软科发布2021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一级学科排名取得了重要突破。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上榜学科数由5个上升为7个,上榜学科数在北京市属高校中位列第4名,学科精度(上榜学科数/学科总数)由38.5%上升为53.8%。

  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四五”规划发布

(学校正式印发“十四五”规划)

  12月,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得到北京市教委的正式批复。12月23日,学校正式印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回顾了学校“十三五”期间的事业发展成就,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从从严治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基础、科技创新、开放办学、文化建设、整合资源、服务需求等9个方面,提出了9项重点工程,设置了59个定量指标,实化量化了“十四五”时期我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

  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荣获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我校荣获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首都文明委表彰了2018—2020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我校喜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该项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我校近年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按照《首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要求,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决策部署,全面加强“五个环境建设”,积极改善现有条件并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努力创建优美校园环境,全校上下形成“建最好的大学、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共识,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新校区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新校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和景观的命名方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完善,最终确定。6月16日,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校区文化命名进行正式颁布。命名方案短视频获得师生和社会7万余关注和点赞。新校区报告厅、宣传橱窗、文化墙、艺术造型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新校区建设与搬迁工作起到了描绘蓝图、振奋精神和广泛动员作用。

  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果

(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12个专业)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我校12个专业分别被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截止目前,我校共获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北京市一流专业,3个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陈勇教授获评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学华教授获评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至此,我校共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7名。

  学校积极推进美育教育,成立美育(艺术教育)中心。校党委书记王传亮,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生为中心揭牌。美育(艺术教育)中心的成立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五育并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我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举措。

  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惯性与声传感北京市工程中心)

  学校首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获批重点研发项目(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32项;科研经费总量预计达到2.1亿,实到科研项目经费超1.5亿,重大重点任务量与科研总经费,双创新高,获得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9项,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年度目标,开局形势良好。新增获批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北京市高精尖中心(分)、惯性与声传感北京市工程中心、文物局重点实验室,参与QIYUAN实验室,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达到30个。推进国防共建校,加强国防科技研究院建设,国防科研领域与学科快速拓展,信息类项目增加迅速,首次获批国防类重点基金项目。

  九、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021届毕业生春季大型校园招聘双选会)

  2021年本科生招生,黑龙江、河北等14个省份录取分数线超过生源地一本控制线或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0分以上,实现了“生源规模结构优化,生源质量提升”的工作目标。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37%,居市属高校前列。圆满完成2021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招生计划较2020年增长24%,生源质量和结构明显改善。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报考我校研究生人数、考点考生数均创历史新高。学校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云外事”,通过举办线上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多所国外高校新签续签合作协议;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签署了“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1+1”本硕联合培养协议,打开了外事工作和国际化办学新局面。

  2021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省部级(含)以上学科竞赛奖励729项,1700余人次。在2021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北京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7项,我校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在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2021版(本科)”中,我校机器人创新竞赛项目获奖共292项,排名第一。自2019年设立该指数以来,我校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校合唱团、话剧团、朗诵团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节目录制。各艺术团在2021年大学生戏剧节、舞蹈节和音乐节等活动中,共获金奖2项、银奖8项、铜奖4项。我校荣获首都高校第六届跑射联项锦标赛团体第一名。

  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生志愿服务助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冬奥会第二次测试赛我校志愿者合影)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共招募赛会和城市志愿者1841人,经过选拔,我校124名师生作为专业志愿者和通用志愿者,服务于国家体育馆8个业务领域;230余名师生作为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站以及颐和园火炬接力点。学校开展“深融共迎”北京冬奥宣讲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23支团队,4011人参与其中。我校获2021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4支团队获优秀团队,4人获先进工作者,4人获先进个人。同时,学校开设冬奥知识科普专栏,举办冬奥主题知识竞赛、初心征文比赛、冬奥志愿技能PK、冰雪项目陆地实践等活动,营造冬奥校园文化氛围,点燃师生参与冬奥热情。2021年我校青年团员志愿者“志愿北京”注册率达98.2%,累计建立志愿服务项目20余项,累计参与服务2760人次,累计志愿时长24407小时,出色完成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相约北京”冬奥会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年度“十大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