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五讲开讲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向后、向下的通俗文学,更深、更广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普通民众的价值观、伦理观。11月10日晚,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五讲开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可斌以“《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为题阐释了通俗文学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名誉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
廖可斌从通俗文学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三国演义》作为世代累积型作品,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高度典型性;反过来,《三国演义》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廖教授分别介绍了元朝刊本《三国志平话》、明朝嘉靖元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三种版本的“三国”开头所体现的因果报应论、天命论和历史循环论,并解释了历史循环论在中国古代形成并流行的原因。他指出,历史循环论体现了睿智与神秘主义混合、委人力而听天命的消极方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居安思危、否极泰来及超越人生与历史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对于中华民族绵延不息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用生动的故事详细解析了刘备形象与中国古代的“仁政”理想、关公形象与中国古代的尚“义”观念、诸葛亮形象与中国古代的智慧模式三方面内容,并分别阐释了“刘备”何以成为古代百姓期待的仁义楷模与文化符号,关公义、勇、威、骄形象与关公崇拜盛行的关系,以及诸葛亮形象在崇尚知识和智慧、勤政廉明等方面的当代意义。
廖可斌总结说,《三国演义》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观、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人应辩证地看待《三国演义》文化内涵的价值与意义。
廖可斌回答了关于文学经典作品商业化等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讨论和互动。同学们说:“三国演义有很多版本,时代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不同,我们要尊重文学,尤其是这些通俗性文学作品。”
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作为基础性、普及性讲座,得到我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来自北京大学的五位教授从文学、艺术、民俗、宗教等角度出发,分别为北石化学生上了五堂生动的人文课。第六讲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常森教授带来的“《诗经》与传统文化”主题讲座,将于11月17日在致远讲堂精彩呈现。
(人文社科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五讲开讲
相关推荐
- 学校研讨“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 学校召开2020年“以案为鉴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第七届教代会第九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 这个“双节” 我们一起度过——学校组织国庆中秋校园系列活动
- 大兴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高念东带队来校调研
- 校领导看望工作在毕业“寄”一线的教职工
- 首善之区 建设有我——我校青年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专项行动
- 学校召开“迎接党代会、谋划十四五”学科建设工作第三次研讨会
- 宇波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 充实的在校生活
- 汇聚力量展作为 统一战线在行动 ——学校统战成员积极助力抗疫
- 学校召开科研重器建设项目和重要科研成果培育项目答辩评审会
- 学校召开“迎接党代会、谋划十四五”人才培养学生专题座谈会
- 李蕾副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马克思主义学院罗道全老师被聘任为首届国家特邀自然资源监察专员
- 首批254名研究生返校报到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挑战赛中荣获三等奖
- 学校举行学生复学返校模拟演练
- “不忘初心跟党走 颂歌献礼新华章”—学校举办“一二·九”歌会
- 暑期工作进行时(一)
新闻公告
-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获批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2-29
- 我校氢能研究中心获批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2-28
- 学校召开干部宣布会 宣布干部任免决定 12-17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赴首钢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10-19
- 学校领导走访慰问教师代表 09-10
高考招生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8年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