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农田氮素循环的微生物生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本网讯 近日,国际高水平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IF=5.795)刊发了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题为“Metagenomics reveals taxon-specific responses of the nitrogen-cycling microbial community to long-term nitrogen fertilization”的研究论文(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1.108214),资源与环境学院引进人才孙瑞波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彬彬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氮素是农田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微生物是土壤氮素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关于农田长期氮肥施用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尚缺少全面的认识。本研究基于不同氮肥施用强度的长期定位实验,通过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sequencing)和氮循环功能基因靶向组装(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assembly)技术,解析了氮肥施用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发现氮肥的长期施用提高了大部分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丰度,但是降低了固氮微生物的丰度;氮肥的施用改变了参与各个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即使某些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总体丰度没有显著差异,其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还发现参与相同氮循环过程的不同微生物种类对氮肥的响应不同,影响它们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也有明显差异,说明参与相同氮循环过程的不同微生物存在生态位的分异(niche separation),同时说明相同功能微生物的不同环境适应性可能是保证复杂动态环境条件下氮循环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生态机制。该研究比较全面的评估了农业氮输入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生态的影响,为农田氮素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扩展和加深了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微生物生态机制的认识。(资源与环境学院)
图. 不同氮肥施用强度下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A)、物种组成(B)和群落结构(C)变化。(N0、N200、N400、N600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 200, 400, and 600 kg N ha?1yr?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在农田氮素循环的微生物生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推荐
- 植物保护学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智慧农业专业建设
- 新农院赴庐江调研产业联盟及乡村振兴工作并慰问实习学生
- 农学院举办“我与书记、院长面对面”新生座谈会
-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来我校召开见面会
- 外国语学院开展党外知识分子主题教育学习研讨
-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开展考研送温暖活动
- 体育部召开教职工学习会
- 生物技术中心党支部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
-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专项检查
- 我校开展教学工作检查
- 校纪委书记陈文兵为纪检巡察党支部讲专题党课
-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扎实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 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开展“共话‘十四五’,欢乐迎重阳”主题党日活动
- 学校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慰问活动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培训顺利开展
- 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硕士点举行导师见面会
- 林学与园林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推进2020届毕业生就业
- 林学与园林学院组织17城乡规划专业师生赴校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实习
- 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
新闻公告
-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纪委召开集中学习会 03-11
-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来我校外国语学院调研交流 03-11
- 外国语学院举办公开课教学观摩与研讨交流会 03-11
- 农学院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检查 03-11
- 我校举办2021年度学院团委述职评议考核会 03-11
- 环境/生态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03-11
- 省委调整我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 03-11
高考招生
- 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