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农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学科建设谱写新篇章

2020-12-26 0 新闻公告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新闻网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学科、平台、人才、专业“四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交叉融合,加大经费投入,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两个学科进入ESI前1%,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


统筹谋划推进,在龙头塑造中创造新体系。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筹规划学科建设工作。2018年启动“学科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团队组建、学科带头人遴选工作,凝练出37个一级学科、117个学科方向、196个学科团队,基本实现人人进学科团队、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学院的主导作用,学院党委对学科建设重大问题总揽全局,对学科建设的重大项目进行督查督办。学院院长是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凝练学科方向,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落实学科发展措施。学科带头人(建设项目负责人)是学科建设直接责任人,负责学科团队组建、管理和运行,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学科建设体系。


优化资源配置,在内涵建设中实现新突破。出台《安徽农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遴选生物学、园艺学、生态学、林学、作物学等学科作为高峰(培育)学科。编制《安徽农业大学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实施方案》,投入不低于3.5亿元加强高峰学科建设。集全校优质资源,对标国内外一流学科,重点培育国家级平台、项目、人才、奖项等标志性成果,积极引培有影响的学科团队、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不断扩大高峰学科在国际和国内影响力。植物与动物学科、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茶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学科入选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林学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B类)奖补资金项目,生物学学科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生物学、生态学、园艺学、林学4个学科列入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


实施分层分类,在交叉融合中构建新格局。面向我省经济主战场,对应我省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服务“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升级改造传统学科,在服务地方实践中凝炼学科方向,推进学科链、人才链、产业链的高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出台《安徽农业大学学科分类建设实施方案》,打破学科壁垒,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强化基础和人文学科,发展交叉学科,打造高原高峰学科,构建分类分层的学科体系。强化信息、机械、食品等工程类学科与高峰高原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交叉学科(群)发展。加强化学、统计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公共基础学科建设,培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充分发挥基础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对高峰高原学科的支撑作用。实现了传统学科向优势特色学科的转型,形成了以农为核心,农工结合、理农结合、农经管结合、农文法结合等多学科交叉互补、互动发展的学科格局。


推进结构调整,在协同发展中凝聚新合力。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协同发展,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支撑学位点建设的协同体系。不断加强学位授权点布局的宏观调控,通过实施“学位点建设计划”,自主增设了一批二级博士、硕士学位点,新增了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自主增设了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组织申报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学位点在各教学学院的全覆盖;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已通过安徽省学位委员会评审。完成28个学位点的自评估工作。切实发挥好特色优势学科(群)的支撑引领作用,用学科建设的成果改造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升级传统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建设了一批与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相匹配的品牌专业及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了一批国家、省“双万”专业、课程,带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注重问题导向,在机制创新中激发新动能。针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学科建设的制度短板,建立了学校、学院、学科点联动机制,学校在任务目标、结构调整、重点建设、资源分配、评估方式等方面发挥统筹作用,做到规划协同、路径协同、重点协同、评价方式协同。改革了以绩效为导向的投入机制,五年来争取省财政学科建设奖补资金专项经费2.5亿元,投入学科建设。实行“基础+奖补”的学科经费分配方式,以学科学位点等为依据分配基础经费,以学科建设绩效、学科评估结果、有效学术产出为要素分配奖补经费。完善了目标导向的监测评估机制,根据设定的建设目标,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进行绩效考核。突出建设实效,完善奖惩制度,有效激发了学科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科建设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