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新闻公告 >

师生共演红色家书传播初心与使命

2019-11-1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讯(记者李子欣,学生通讯员黄恒颖、于坚)将共产党人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著名家书搬上舞台,启迪新时代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1月14日下午,全校各学院的师生在文潭楼倾情演绎红色家书。




节目以中央主题教育办公室发布的十一封家书为骨架,通过“说、演、拍”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因为家书的内容是优质的,体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使同学们懂得并感悟这种精神,则需要他们去了解家书背后的故事,了解那个时代,了解写作的人物。只有亲身去体验了,才能真正把每一封家书里的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工作部部长余小朋解释展演活动的初衷。

节目开始,一封《托孤书》拉开本次活动序幕,悲怆的音乐,投入的表演,将观众拉入情境,“斯人已逝,见字如面”字字泣血,句句含泪。舍小家,为大家,家国情怀愈发热烈。《致妻书》中秋白一梦,杨之华离别时的哭喊悲切令人揪心。翟秋白沙哑喉咙,痛骂敌党之语大快人心。每逢精彩之处,观众席中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虽未观者,却也身处戏中。“我惊喜于各院丰富多彩的表演方式,真的让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观众郝梦如此感慨。

节目推进,十余封家书以“说、演、拍”各种形式花样表现,同学和老师们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解读理论、展示风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陈毅安的《无字书》是对相隔天涯的妻子的不舍与思念,是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周骏教授寄给中南大学子的无字书则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与祝福。两个时空错接,不停扭转,《赵渭滨致子书》,是对一代又一代希望的传承。《烽火家书》中邓芳芝丧子黄继光时的字字锥心,使在场不少观众落下感动的泪水,不仅是对给革命先烈牺牲的敬佩,更是对一位坚强的母亲的心疼与共鸣。没有哪一位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一封家书,便可令人拿出起最柔软的心……时间一点点流逝,落幕、启幕,一封封家书重启又合上,十七个节目表演结束,但余韵悠长。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参演者杨蕾诚恳地表示:“我对于红色家书了解颇多,也很喜欢,从林觉民的‘意映卿卿如晤’,到张自忠的‘除我等为之死,没有其他办法’,都令我感触深刻。且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有这个机会参演的时候,自然义无反顾。”

节目的另一特色便是学生与辅导员共同参与,同台协作。学工部副部长葛明认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要从原来简单的那种传输式的这个教育填鸭式的教育,向现在的这种融入式,参与式和渗透式的一种教育方式转变,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我们的师生产生真正的共鸣。师生共演的活动方式,正好能促进这一方面的发展。”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红色家书展演始终贯穿这一主题,而对于初心,参演者成毅康表示最初进入大学,就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提高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观众王润农的想法是,“要对大学满怀憧憬,要立志成为一个法律人,让人生有更多意义。”

活动进入尾声,各学院节目的最终成绩也由评委们认真评定,刑事司法学院以《决心书》的精彩展演蟾宫折桂。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为其颁奖。

学工部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既是对这祖国70周年的一个献礼,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们辅导员和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一个良好的一个展示,更是我们全体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表现。希望这一活动能够丰富我们大学的校园文化,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担当时代复兴重任的接班人,从情感上,能够对老一辈英雄,对革命先烈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革命精神产生共鸣;从思想上,能够真正地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师生共演红色家书传播初心与使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