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柔性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人们对于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折叠手机、可穿戴检测器、智能手环等)日益增长的需求,研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柔性的能源存储设备备受关注。锂硫电池(2600 Wh kg?1)具有远高于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350 Wh kg?1)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后锂电池时代”最具前景的储能器件之一。但是,锂硫电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可溶性多硫化物在正负极间的穿梭、活性物质硫低的负载量、电极较差的机械强度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其实用化进程。特别在柔性应用中,常规隔膜、电极和集流体之间的堆叠设计难免会使各组件在反复弯折中产生空隙和错位,引起绝缘硫化锂的不均匀沉积以及界面问题,造成电池的容量衰减并产生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延卫教授课题组、理学院丁书江教授课题组与剑桥大学郗凯博士合作,巧妙利用集成化策略构筑了正极、集流体和隔膜“三位一体”的柔性纤维膜,并成功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中。该一体化纤维膜展示了出色的柔韧性,在反复弯折过程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得益于各层级间的协同作用,该集成化体系还实现了多硫化物锚定、电子/离子高效传导以及高硫面载量(13.2 mg cm-2)。在实际应用中,该锂硫柔性软包电池亦可在180度反复弯曲状态下稳定点亮由30个LEDs组成的灯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集成化柔性电池的构筑思路可为便携式柔性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
该研究工作以《“三位一体”集成化纤维膜助力柔性和高负载锂硫电池》(Flexible and High-Loading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Enabled by Integrated Three-in-One Fibrous Membranes)为题,在环境能源领域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并被评为当期“内封面”(Inside Front Cover),西安交通大学王嘉楠博士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190200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柔性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上一篇:学校召开新任主管集体谈话会
- 下一篇:交大学子开展经典著作背诵交流活动
相关推荐
- 共话创新,携手未来
- 勇担使命,努力前行
- 【奋翅起高飞】寒假留校冬训社团:让青春之花更加绚烂
- 西安交大召开2018年第8次校长办公会议
- 西安交大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开课准备工作
- 【陕西日报】张迈曾: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篇章
- 冯宗宪:留白补白正当宜,此处无声胜有声
-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 【124校庆】基础教育党委云合唱《飞向蓝天》献礼交大
- 【中国科技网】交大二附院发现合并肝细胞癌与直接作用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应答率降低有关
-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总结暨工作推进会召开
- 交大一附院:只要病人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 陕西省第23届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暨“校长杯”比赛在西安交大举行
- 疫情如何影响中小学生家庭
- 【思源时评】抗疫不误发展,我们可以这样做
- 【创新高地风正劲】药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传承创新 内涵发展
- 学校服务保障部门全力应对疫情 积极备战开学
- 校领导与管理学院、医学部法医学院、医学部药学院新任班子集体谈话
- 人民网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奇来校推进合作
- 【众志成城克时艰】防控疫情,全力做好创新港后勤服务保障
新闻公告
- 学校即将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乒乓球赛冠军 10-24
高考招生
-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