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郑庆华:从“3+3”到“3+1+2”改变在哪里
【编者按】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市实施方案,由此,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进入由东部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关键阶段。
继2014年浙江、上海两地启动新高考改革,2018年第二批4省市投入试点后,目前共有14个省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与前试点省市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第三批8省市借鉴经验,充分考虑各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在考试科目选择、考试时间设置、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尊重规律、符合实际、回应关切的制度设计。为什么这样改?方案背后,透露哪些信号和深意?新政的执行,对于未来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下好高考改革这盘大棋又将具有怎样的价值?光明日报聚焦改革进程中的高考,刊发专家学者署名文章,为公众提供更多观察思考、调适理念、建立共识的视角。
从“3+3”到“3+1+2”改变在哪里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郑庆华
新高考模式将倒逼学校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高中阶段则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建立学生选课选考指导制度。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3+1+2”模式体现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类专业基础性学科,具有十分强的应用性,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3+1+2”模式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3+1+2”模式的提出推动了高校考生双向选择改革,有力地增加了高校和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从高校角度来说,高校的招生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制定的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要求进行录取;可以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对考生进行甄选;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下,制定更为详细的录取标准和方案。从考生角度来讲,学生除了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传统高考科目,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从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4门科目中任选2门参加“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这种选考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把选择权给了学生,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极大扩展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让目标明确、善于规划研究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新提出的“3+1+2”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地位,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相互选择提供条件和动力。
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从初中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高中阶段则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建立学生选课选考指导制度,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只有通过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早早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定义自我、发现兴趣与发现特长,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的志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材。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已有部分中学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其中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就把高校13个学科门类112个一级学科综合归类为学生能够体验的可以感受的七个专业大类,即人文、法律与经济、数理、工程与实验、工程与设计、体育与军事七个专业大类,最后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贯通引导,真正培养出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充沛的全面发展的人。
原文刊发于2019年4月30日光明日报14版
报道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4/30/nw.D110000gmrb_20190430_1-14.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郑庆华:从“3+3”到“3+1+2”改变在哪里
相关推荐
- 【西安日报】战“疫”无国界 助力不停歇 西安高校留学生校友在行动
- 王树国督查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等六个研究院创新港科研平台建设及“科创月”筹备进展
- 西安交大第31期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在线培训开班
- 【数读交大】创新港研究院入驻之二:63个研究平台进驻
- 【进军创新港】交大师生在创新港举行主题快闪活动
- 赵昌昌督查经济金融研究院平台建设工作
- 西安交大数字校园建设项目荣获首届数字陕西建设两项表彰
- 【人民网】李永胜:坚持全国一盘棋 抓好疫情防控“最关键的问题”
- 西安交大牵手河北 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 西安交大举办第五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
- 【科技日报】赵立波:20年只为机械“感知神经”更敏感
- 西安交大《千年回响》纪录片发布
- 开学典礼“爱国奋斗”系列故事之一:从历史走向未来
- 【初心·使命】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全面系统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西安交大参加2020陕西省“西源汇”创业服务峰会启动仪式暨智慧出行产业高峰论坛
- 张迈曾检查创新港研究院内涵建设情况
- 马治国教授应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 【丝路追梦人】朱正威:创新构筑发展核心
- 【光明日报】为战“疫”注入 “硬核”科技力量
新闻公告
- 学校即将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乒乓球赛冠军 10-24
高考招生
-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